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习报告 > 正文

幼儿园中班调查报告(第20页)

本文共计7742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幼小衔接存在问题

  1) 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栾萍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幼小衔接工作存在小学化问题,过度强调智育。赵旭曼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上,严重出现去游戏的现象;教育评测上,偏重技能和知识。[4]刘东在《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中指出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表现存在盲目超前化,追求形式。张宏在《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中提到幼小衔接中小学化现象严重。

  2) 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栾萍萍、黄俏乐、刘东、钱玲玲等都认为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单向性问题,即在不少地

  区,幼儿园积极的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汪薇在《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幼小衔接问题探究》中提到幼儿园单向衔接与家长小学缺乏沟通。

  3) 幼小衔接片面化和表面化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

  [5]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然而,有些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特别是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黄俏乐在《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中提到幼小衔接有片面衔接和形式上的衔接。刘东认为幼小衔接过于表面化,追求形式,忽视了衔接的内容、过程,衔接浅层次、表面化。

  4) 家长理念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王后玉、秦志敏、杨凤芹均强调家长观念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我国计划生育计划的实施,各家庭越来越重视独生子女的教育,同时,知识经济时代迫使家长考虑如何使子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尽可能多的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知识,以期为儿童未来提供足够的竞争力,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家长的教育功利性和狭隘性。

  5) 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幼小教师沟通不畅

  张宏、张燕、陈景凡、王雅明等认为幼儿园师资薄弱,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很少对幼儿发展进行探讨和沟通。20xx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但是,相比国外的幼儿教育师资而言,我国在教师资格申请的严格性、教师资格证的多样化、教师职后培训保障等方面相对较弱。在教师资格申请的学历规格上,只要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基本学历即可申请,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只要通过相应地将教师资格考试即可申请。在教师职后培训上,幼儿教师的“国培”和“市培”等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职后教育提供了保障,但这仍然满足不了我国庞大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需求。

  四、 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策略

  1) 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教师应转变观念,把幼小衔接工作看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从学前期自身发展特点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所以应从幼儿入园开始,培养其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稳定的情绪、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各种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是为小学打基础,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赵旭曼提到幼儿园应该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

  黄俏乐在《关于幼小衔接指导策略方面》指出应当从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端正对幼小衔接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赖瑛在《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出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家庭是幼小衔接不可缺少的因素。王雅明认为应当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的交流。

  3) 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