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工商管理的论文15篇【优选】(第13页)

本文共计449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国内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都过于趋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的运营与发展机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当前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创新、技能掌握、知识维度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均与企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存在这较大的差距。国内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职业专业素养、技能训练以及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都和现代企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轨。各高校急需创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是如此。

  3.是当前各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实习实践环节相对较薄弱

  纵观国内各高校各专业的实习实践教学环节,都是处于比较不被重视的地位,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尤为明显。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更新得很快,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工作岗位对于人才都是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要高,信息技能也要精通。一般来说,学生在校学习可以获得工商管理专业理论上的知识,也能够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但是国内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实习实践性较为薄弱的问题。由于学校对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不重视导致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对学生的实习实践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因此在设计相关教学课程时显得较为散乱,不具有针对性与整体性。再加上学生在实践环节缺乏专业老师的辅导,也就使得最终的实习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情况势必会造成学校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1.要强化学生的的.实习实践训练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单靠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是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足。因此当务之急就要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国内各高校当前就应该提高对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视,并积极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实践机会。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和现代企业互动,建立起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并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的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并具有较强的职场竞争力。

  2.要革新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

  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因此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做好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强化课程设置的应用性与科学性。比如说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先开设专业必修课与基础课,在低年级的时候着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在高年级的时候则根据当前社会以及企业的人才需求方向,做好职业技能课的培训并开设不同就业方向的任选课,从而在顺应学生自身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好的与未来的就业相衔接。

  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要强化与企业间的联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实习实践与技能提升平台。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通过与社会各方的合作,创造更多的在校实习实践机会,从而全方面的提高学校本身的教育水平与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说实践环节设置相对较少,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等。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很有必要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强化实践环节的设置,重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为社会发展输送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祥筝. 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 商业文化月刊 , 20xx (30) :81-81

  [2]苗大威.探索工商管理專业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商论,20xx(28):188-189.

  [3]李田华.浅析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企业,20xx(01):75-76.

  [4]柴东.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分析[J].经营管理者,20xx(11):391.

工商管理的论文9

  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普及使得企业经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技術上的支持。这对于企业日后的发展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中加入了信息技术,使得培训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这也让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虽然这些技术与管理内容的应用可以让企业的发展得到很多的助推力。但是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会存在很多的细节问题,企业发展的速度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脚步,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让企业的管理培训水平能够得到跨越性的提升,寻找科学有效的提升途径,是每个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关注的重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