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工商管理的论文15篇【优选】(第12页)

本文共计449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工商管理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课程本身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不论是教学模式的创新还是培养模式的改革,都要以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前提。教育要立足社会需求,工商管理专业更是如此。各院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

  择最适合学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工商管理专业被广泛地设立于各个院校,学生间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人才市场上脱颖而出,就必须强调人才的特色与特长。同时,各院校还需要重点根据所在区域不同企事业单位的划分,针对某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或企业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切实提升他们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拓展学生的素质与技能。同时,各学校要立足市场,调整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在课程整体中的比例。在公共课中,要向学生们提供一些素质教育和人生规划方面参考意见,提升其整体就业素养。专业课方面,应当给予一定的空间自由来选择市场、人力资源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课程,巩固他们在某一具体方向上的专业技能。此外,院校可适当增设一些先进的工商管理理论课程和实际作战课程,并邀请一些专业人士、研究学者或者企业高层管理者到院校来开设讲座,增强学生对自身所在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二)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当前,国内的工商管理教学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致使其个性发展相对不足,很多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极为相似,缺少创新性和实用性。各院校校亟需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引导其正确应对就业压力。受职业性质的影响,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有诸多方面的要求,需要他们不断提升自身在职业、体能、心理、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素质。而这些素质当中,以职业素质最为重要且最欠缺应有的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要突出学生的职业规划,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全面、长远地看待自己的就业计划。第一步,要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职业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制定具体计划;第二步,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展开分析,理清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积极参与相关课程和资格考试;第三步,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谋求与目标企业的合作机会,让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够与所在职位相匹配。其次,院校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好的实习的平台,不断探索和更新实践教学模式。院校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们争取更多实习的平台和更好的实习机会,让他们正面体验基础工作以外的重要工作内容。院校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工商管理专业本身的热度也经久不衰,只是很多院校在工商管理教学中难免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并影响到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手法与模式上作出改变。

  参考文献:

  [1]陆利军。“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xx(7):90-91.

  [2]王国保。工商管理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思路———基于培养要求的视角[J]。管理工程师,20xx(5):67-70.

  [3]刘春霞,孙慧,孙传远。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上海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调查[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5):3-8.

  [4]王怡,林向义,胡文博。基于胜任特征和反馈控制模型的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价值工程,20xx(22):251-253.

工商管理的论文8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变迁,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都是比较传统的,因此探索新型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

  二、我国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人才培养的关键主要是专业课程的设置。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都是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采用在不同年级开设专业方向课、必修课、选修课的形式。不同年级不同课程间的设计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整体的课程设计显得十分的凌乱。课堂上老师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理论知识的灌输,并不能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获得较为突出的优势。因此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不合理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