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论文(实用)(第4页)
本文共计519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国内研究
薛梅(20xx)基于5个视角分析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当前状况,这5个视角包括控制的环境、主体、对象、方法、准则。以此为基础给出了改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举措,主要有: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强化内部审计规范,明确内部审计的准则。王守海、杨亚军(20xx)将审计成本作为解释变量,将内部审计质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实证研究,分析了两个变量的存在的联系。有关内部审计质量的考察,主要侧重于3个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业务水平、内部审计机构的大小。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如果内部审计质量为优,那么企业的审计成本就很小,如果高管拥有的股票比例过大,那么审计成本就会上涨。蔡春、蔡利等(20xx)研究表明,内部审计的质量优,盈余管理出现的概率就越小,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地防范人为增加利润的行为的发生,这也意味着内部审计能够决定财务报告的质量。上述结论能够指引企业改善企业治理,并且有助于选择最佳的衡量指标。程新生、张宜(20xx)分析得出,大企业内部审计级别高,一般选取董事会、监事会以及总经理的领导方式,而小企业则大多选择财务主管的领导方式。领导方式不同,企业的业绩自然就存在差异,然而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都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应当构建系统的内部审计制度,增加审计的范围,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的业绩。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包括: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与否、内部审计师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内部审计师对财务报告的帮助、内审制度建立与否、成立内审机构的目的。这里面,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职业道德的衡量主要是参考审计人员的工作年限和企业对内审人员的培训时间。按照审计法规的要求,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时候,需要确保其拥有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审计人员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审计。按照内部审计的含义,内部审计可以借助询问与确认来提升组织的价值,要但这必须建立在内部审计独立的基础之上。所以,内部审计独立性越强,就越能够增加公司的价值。独立性对审计而言极其重要,内审机构独立性越强,就越能够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降低虚假财务报表出现的概率。石恒贵、刘斌等(20xx)通过分析得出,由董事会与经理层管理的内部审计可以显着地增加企业业绩,并且由董事会管理的审计的企业业绩要比后者管理的审计的企业业绩好。对此,本文提出了假设1:
假设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企业业绩呈正方向变动通常来说,内部审计规模大越大,其得到的经费就越多,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内部审计师来帮助制定财务报表,简化财报审计的步骤。因此能够用内审规模来帮助制定财务报表。此外,企业雇佣员工需要负担包括工资在内的各种支出,支出越多,意味着企业管理人员将内审部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相应的,内部审计的质量就越好。若内审部门财力雄厚,它就能够更有效地监督企业战略,防止出现战略误判,避免经理人员的投机行动,提升财务报表的质量。根据刘国常、郭慧(20xx)的观点,中国上市企业的高管在分配内部审计师的时候,主要考虑内部控制的要素。内审人员数目越大,意味着内部控制的不足越能够得到克服,从而内部审计的质量就越好。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内部审计规模和企业业绩呈正方向变动内部审计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步骤、方式和注意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确保了内审工作高效、合法的进行。内部审计属于内控机制的一种,能够推动企业健全内部控制,确保运营合法,维护财务报表真实性、达成企业目标。建立审计委员会、成立内审部门、形成内审机制能够完善财务控制,实现预期财务目标(程新生、孙利军等,20xx),推动内部审计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假设3:形成内部审计制度能够增加企业业绩到现在为止,中国上市企业成立内部审计部门绝大多数是出于自愿,仅有少数企业是因为证监会的要求才成立。若上市企业是出于自愿的话,意味着经理层非常看重内部审计,能够确保内部审计的质量,增加企业的价值。但是如果是后者的话,就无法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所以,此文提出假设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