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内部审计论文(实用)(第6页)

本文共计519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模型构建本

  文构建了如下所示的多元回归模型:

  ROA=β0+β1*IA-Model+β2*IA-Size+β3*Regulation+β4*Incentive+β5*Lnsize+β6*Lev+β7*Growth+β8*Age+β9*Ind(%)+β10*Dual+ε

  式中:β0为截距项,βi代表第i个变量的系数,ε是残差。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在对深市主板上市企业20xx年至20xx年的数据加以分析之后,得出了有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1)IA-Model的平均数是3.3770,位于经理层与董事会中间,这表明中国内审部门多数受总经理管理,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也对其进行管理。这主要得益于企业治理的日益健全。(2)内部审计部门人员数目的平均数是5.0922,标准差是4.3112,最大值为30,意味着中国内审机构人员少,未能充分起到应有的作用。(3)建立审计制度的平均数是0. 8102, 表明有81. 02%的企业不但成立了内审机构,而且出台了《内部审计制度》与《内部审计工作准则》,上述规定能够确保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时候有规可依,确保审计的有效进行。(4)82.56%得企业愿意成立内审机构。表明中国上市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治理。

  (二)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知,IA-Model和ROA在5%的水平呈明显的正方向变动,表明内审部门的独立能够增加企业业绩,验证了假设1.变量IA_ Size和ROA在1%的水平上呈正方向变动,表明内审人员数目越多,内审质量就越好,进而就越有利于企业业绩的增加,验证了此文的假设2.内部审计制度和ROA呈反方向变动,然而在统计上却不显着,这和估计的不一致,表明建立内审制度无助于增加企业的业绩,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成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目的Incentive和ROA呈正方向变动,然而在统计上却不显着。控制变量Lev, Ln-size, Growth全都和因变量ROA呈显着地相关关系,表明上述变量都会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剩余的控制变量在统计上缺乏显着性,有待深入研究。内审规模IA_Size和企业大小Lnsize在1%的水平上呈显着的正方向变动,表明企业的规模越大,其内部审计师就越多。这和刘国常、郭慧(20xx)的内部审计师的数目和企业代销不存在显着相关性的观点相矛盾。上市年限和内审部门的成立目的在5%的水平上呈正方向变动,表明早起上市的企业成立内审机构的时间越早。剩余变量仍具有相关关系,例如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内审机构的成立目的、资产负债率、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兼职情况和企业大小、上市年限存在相关关系,然而都不显着,由此能够断定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不严重。上文检验的是单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要分析内审质量在企业业绩中的作用,需要对剩余变量的作用加以约束,所以,本文接下来继续多元回归分析。

  (三)回归分析

  由表4能够得出:(1)此文在开展多元回归分析的时候,检验了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显示,VIF<10.更加证明了变量间没有多重共线问题。(2)由方程拟合优度的检测结果可知,修正后的r‘值是0.>0,和估计的相符,表明出于自愿成立内审机构能够增加企业业绩,进而提升公司价值;企业大小、资产负债率、发展能力和企业业绩在1%的水平上显着相关,和估计的相符。独立董事比重和企业业绩在10%的水平上呈反方向变动,表明董事会的效率随着独立董事的比重的降低而增加,独立董事比重小能够增加企业价值。除此之外,企业业绩和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兼任呈反方向变动,这和估计的相符,意味着一人兼任两职并不能有效改善企业治理。

  (四)稳健性检验

  此文还开展了稳健型检验,旨在强化结果的可信度。将每股收益做为因变量,在此对以上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最终结果显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及内审机构人员数目和每股收益呈明显的正方向变动,这和前文的结果相符。相关结果如表5所示。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在深市上市的企业20xx-2013年的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审部门大小、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与否、内审部门的成立目的作为解释变量,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内部审计质量和公司业绩的关系。

  通过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企业业绩呈正方向变动。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越强,企业业绩增加就越多,进而就越有可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和企业业绩呈正方向变动。表明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越多,员工的业务水平越强,企业价值最大化就越有可能实现。(3)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与否和企业业绩不存在明显的关系。这意味着内部审计制度无法对审计人员产生有效的制约,如果过于依靠内部审计制度的话,将很难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4)内部审计部门成立的目的和企业业绩尽管呈正方向变动,然而却不明显。这以为则内部审计部门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方面的功能有限。尽管某些上市企业成立内部审计部门的时间很长,然而内部审计部门也还是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成立内部审计部门,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都只是服务于内部管理,未能将内部审计真正用于公司治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