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第15页)
本文共计395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我国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政策发展轨迹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教育领域就开展了长期的致力于与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作争斗的历程。各地探讨了各种政策来控制幼儿教育小学化,诸如检查、督导、整改,甚至罚款等措施。
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国家教委下发过《学前班试点工作指导意见》(1987)、《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工作的意见》(1990),并进行过实践探讨,曾先后在全国五省一市组织过改进和加强学前班工作的试点。如,湖南长沙师范农村学前班课题研究组与湖南临澧县文家乡中心小学联合进行了5—6岁学前班的实验,探讨学前班的课程;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局则从教师专业发展层面进行了探讨,试图通过提高学前班师资来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1992年,哈尔滨市教育行政部门则从管理层面进行了探讨,实行奖惩制,他们对质量低的学前班进行了整顿、停办、缓办等措施,其中,南岗区还从学前班收取的费用中提出5%奖励办得好的学前班,并对学前班的教师进行培训。20xx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后,教育部门的相关官员直接谈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20xx年教育部领导人出席西安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会议时,明确提出要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可以说,中国学前教育的整个发展历史,是与小学化作斗争的历史,与幼儿教育小学化斗争的历史,就是中国幼儿教育不断进行科学发展的历史。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存在的合理性空间
尽管多年来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批判不少,但这种小学化倾向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这说明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存在有一定的“土壤”,同时也从另外的角度表明幼儿教育阶段的小学化倾向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一)现行的幼小衔接存在促进了小学化的存在
幼小衔接的存在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存在提供了机会。本来在大班下学期后开展的幼小衔接,从一个月扩大到一学期、一年,甚至更多,这就造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局面。当大班教师进行小学化教育教学活动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无不打上小学化色彩,所形成的小学化氛围也会影响到幼儿园的小班和中班教师,特别在幼儿园采用循环式带班,带完大班的教师再从头带小班,教师在大班阶段所形成的具有小学化趋向的教学习惯就自然而然地被用到小班,继而到中班。
(二)家长的期望提供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土壤”
在幼儿家长重视知识、技能氛围的熏啕下,幼儿间形成的数学、识字等能力会在不同场合得到展示,这会间接影响到其他不重视知识、技能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儿童习得有关数和字的知识在某个阶段必定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小学化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另外,对农村地区的学前儿童来说,一定的小学化内容、小学化学习方式有助于儿童熟悉小学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小学入学年龄的差异为小学化提供了可能
对于何时可以就读小学,国内外的研究者基本取得了一致的认识:儿童的心智达到小学要求时,即可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国外儿童一般是6岁就进小学,开始小学阶段的学习。我国的小学入学年龄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曾经一段时间规定为7周岁,后来,部分地方更改为6周岁。原来规定的7周岁入小学,除了考虑儿童的心智水平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人口因素,适龄人口太多,超过小学的容纳能力,在此背景下,入小学的年龄就定在了7周岁。但也有地方,采用5周岁入小学的情况。
(四)部分儿童存在着识字和数数的兴趣
部分儿童存在识字和数数方面的兴趣,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提供了可能。教师在生活中传递的有关数字和文字的信息会影响到儿童对数字和文字的兴趣。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3—5岁儿童很有兴趣地在成人指导下进行识字活动。也经常听他们说,“这是‘人’字,我认识的”,“这是‘上’字,我也认识的”,“这个数字是‘'我也认识”。特别是家庭对这两方面内容的重视,更是强化了儿童在识字和数数方面的兴趣,这为幼儿园小学化内容的存在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因此,也有研究者认为6岁以前的幼儿有很大的汉字和数概念的学习动机和能力,在幼儿能够学、愿意学以及学了对他们有益的前提下,大可不必去限制甚至禁止他们去学习这些东西m。


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9篇)
浅谈完工百分比法在企业建造合同实务中的公道运用
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探讨
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管理能力探究论文
浅谈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企业标准资料管理
浅谈油田企业的薪酬管理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浅谈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思考
浅谈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
音乐教学与美术体育相结合的论文
中职美术人性化的教学浅析论文
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
新课改下高校美术基础教育创新研究论文
中职学校美术教育论文
德育如何融入中学美术教学的策略创新论文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的专题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和正文的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