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论文(第20页)
本文共计394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五.音乐与素质教育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音乐鉴赏论文(第20页)14
目前,大学都开设了音乐鉴赏课程,并作为公共选修课程纳入学分。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既不同于专业音乐的教学,又区别于基础音乐的教学。非音乐专业的鉴赏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促使大学生得到音乐美的熏陶和塑造。然而,非音乐专业的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被动接受等问题,导致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寻找恰当的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大学音乐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前准备是基础
作为高校选修课程,大学音乐鉴赏课没有受到大学生的足够重视,他们认为大学音乐鉴赏课程不是专业课程,听课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修满学分而已,所以对待大学音乐鉴赏课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笔者认为,学生消极对待大学音乐鉴赏课的原因有三个:首先,选修课是由高校选定的,与必修课一同排入课程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门课程;其次,学生不明确大学音乐鉴赏课开设的意义,没有正确对待这门课程,导致无法实现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未能与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相融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高校方面
要想做好大学音乐鉴赏选修课程的顶层设计,高校首先应加强对选修课的认识与重视,从大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鼓励大学生自主参与选择选修课。
其次,高校要规范教师聘任制度和岗前培训。聘任的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师应是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接受过专业学习,或者有训练或研究的经历,具备较强的音乐综合能力。另外,高校需考核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如随机抽取教材章节,要求教师试讲等,从而全面考核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师的授课能力。在录用后,高校要从思想品德、授课能力、综合知识、言行举止、职业操守和办公软件应用等方面,对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
最后,高校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大学音乐鉴赏课成为课堂和实践相结合、个性发展和全面培养相结合、横向与纵向学科交叉相结合的综合型学科。
2.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应以育人目标为中心,明确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意义和责任,统一思想和认识,充分发挥大学音乐鉴赏课的育人作用。因材施教、选择好教材是上好大学音乐鉴赏课的第一步,在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备课,贮备大量的音乐素材,研究教学对象,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另外,教师还应调研“90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该班级大学生曾学习音乐的程度和人数比例,从教材知识、音乐案例、鉴赏分析和体会感悟等方面,开展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地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