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音乐鉴赏论文(第21页)

本文共计394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其次,教师要通过音乐鉴赏课,促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与外延,将教学范围由音乐发展扩大到美术、历史、政治、哲学等更多学科。这就要求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和短期的教学效果,要以更高、更宽的眼光设计教学,把更丰富、更广泛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大学音乐教研室应建立校外教育基地,用无意识教育形态提高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率。

  最后,教师应广泛运用新媒体,创新教学形式。教师可利用新媒体技术,紧密结合网络与课堂,使音乐教育更具普遍性和实效性。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影视作品、五线谱视听、演唱录音、钢琴软件等形式创新教学手段,开展互助互动式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进而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大学生的学习路径,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

  二、课堂效果是关键

  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学习音乐知识比较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式教学,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有序组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开展互动,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搭建个人才艺展示平台,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音乐知识转变为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利用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演唱、乐器演奏、舞蹈、小重唱等才艺表演,以便教师加深对学生音乐特长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师授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教师要精心设计互动式教学,善于挖掘大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开展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辅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认识与辨析音乐作品的旋律变化,促使大学生懂乐理、会唱歌、能欣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音乐知识的同时,教师也要进一步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价值。如通过欣赏和感受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欣赏赞美英雄的歌曲,促使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欣赏和感受有励志故事情节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懂得自强自立、关爱感恩。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除此之外,音乐作品不仅蕴含大量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的内容,而且与文学、美术、戏曲、历史、地理等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由此可见,音乐具有多元化特点,其包含了丰富的横向学科知识。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和欣赏音乐,可以极大地开阔他们的视野,了解不同地域的政治、历史、文化、宗教、民族风俗等,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课后体验是保障

  大学教育一般以“三个课堂联动、三类实践互促”的办学模式为主,第一课堂则重于理论基础的教学,除了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教师还应保障课后实践体验。结合校园文化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实际情况,在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教师应融入艺术实践活动,营造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的第二课堂环境,从而锻炼大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首先,高校应积极组建大学生艺术团、街舞协会、乐器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欣赏音乐会、合唱艺术节和文艺晚会等音乐活动或校园十佳歌手比赛,让更多热爱音乐的学生拥有学习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样一来,第二课堂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其次,高校应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由课堂教学转变为参观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纪念馆、博物馆等,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实地讲解,加强学生对音乐时代背景的理解;最后,教师要加强课后艺术活动的指导。高校在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要增强教师的指导力度与责任感,确保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质量与收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