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的实习报告模板合集(第25页)
82 次下载 30 页 52005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不能与商场、战场那样范围宏大,氛围壮烈的场景相提并论,但是置身于那样的环境中,不产生一点压力还真是不可能的。对于今天是朋友,明天是路人的沧桑变幻让我还真有点难以接受,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责怪这些人太过于重视自己的利益了,简直就是利欲熏心!责怪归责怪,鄙夷归鄙夷,但是对于这些常年做买卖的小贩,有一点我终究是不如他们,那就是怎样做好一单生意,抓住每一位来过摊前的顾客。多天的不雅察和亲身体验,让我总结出了几点。首先在气场上就要强于顾客。当然顾客会觉得不一定非得要买你的东西,但气场强与他,会让顾客多少产生一点不买是种遗憾的感觉。然后利用这种小小的遗憾向他们介绍商品的性能、好处,让他们产生认同感。最后就要谈价格了,很多时候顾客对于采办会犹豫,无非是因为商品价格与他们心中的估价有出入,但如果他们真的急需或诚心想买,也没有多少人会太在意价格的。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人会直接直奔主题,问价。回答得不好,轻则顾客还价,重则顾客不仅掉头就走还会丢下一句气死人的话来指责你。如此一来,就让我想到了见什么样的顾客说什么样的话。这种想法让我觉得自己很龌鹾。老妹戏说我已经被同化,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市侩。不过再想想,能做到这样也很不容易,至少要能一眼就判断出来对方是什么样的顾客,是否有买东西的意愿,什么样的价格比较适合他,我应该坚持的低价又是多少,如果能判断出这些,那也很了不得呢。老爸说,经商就是要用各类方法把自己的东西推销出去,白猫黑猫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邓爷爷的这句话用到哪里都能成为真理。记得去年感受最深的就是在顾客买完东西之后要进行“安抚”。很多人买了东西仍旧是将信将疑,于是作为卖方,我常会说一些称赞顾客眼光独到或者肯定的保证顾客所买的东西是值得的之类的话。一来我打消了顾客的顾虑。
省得顾客突然不想买,给自己造成不便,二来我卖出了自己的东西,也赚得了钱。今年这条好不容易得来的“经验”,却不奏效了,顾客们貌似现在更“爽快”了,买了就走,不买就不会过量逗留,并无需再过量地说些什么。看来,经验只是一时的教训,任何情况都还是应该区别对待的。年前的天气还是很好的,我每每总是哭笑不得。冬日里的阳光是最值得珍惜的,温暖和煦,可我却要因天气好而出摊,日子还是有点难熬啊。大清早的,坐在路边看着对面做早点的阿姨忙的头都来不及抬一下。相比之下,她的日子过得比我的要辛苦多了。很多时候,人总喜欢与别人比较,与强于自己的人比较,会让自己难过,与不及自己的人比较,会让自己欣慰,所以这两种感觉刚好可以平和着一小我的情绪和心态。比如说我。阳光下的墙角数枝梅 梅花朵朵开摆了一阵子的地摊,明白了,也体会了,最难做的是“熟人”生意。
以前跟妈妈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她会安慰我,对于熟人,不需要抬高价格,只是保本意思意思就行了。可是这样的一句话落在我身上,不知怎的就是非分特别的令我生气。我虽是在这条街上住了二十年的居民,可是人们基本上不认识我,只认识我的父母。“熟人”,与其说是熟人,倒不如说是我爸妈的熟人,或者说是他们认识的人。他们在我这儿买东西的时候,跟我大谈我爸妈的事情,表示他们和我爸妈多么多么的熟识,想借机以加倍便宜的价格从我这儿拿走东西。这是一个很让我愤慨的行为,好面子又好金子。这种事让我接触了一天,体验了一天,琢磨了一天,我终于想到一个更绝的法子,下回再遇到熟人生意,哦不,是与和我爸妈认识的人做买卖时,该撇清的关系一定不能搅和在一起,现在的卖主是我,所谓的“熟”,是想对我爸妈的,而不是我,所以可以说,只要是我不认识的,都不是熟人。
这样说,很有点无情的味道,但无奸不商,要做一个精明的商人,就要分清敌我,学会不见兔子不撒鹰。其实最让我困惑的是我所卖东西的底价。说到这一点,也许会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毕竟我是买东西的,怎么会连自己东西的底价是多少都不清楚呢?但我真的不知道,因为我只是负责买东西,而不负责生产。换句话说,我只负责获得利润,而不管投入本钱。也许在父母手下打工,就是有这点好吧,他们给你机会让你历练,又舍不得让你牺牲太多。有些东西他们的底价和我的底价不一样,通常是我的高于他们的。在我与顾客谈价格的时候,我常常弄不清我的底价和父母的底价,到底什么价格可以卖,什么价格不能卖,我总是很模糊的。这样就造成与顾客商谈时,立场不坚定,被迫作出了很多的让步。两个寒假,做着同样的.事情,在那样的一个嘈杂的市井环境里,我真的觉得很不喜欢。不喜欢不代表不能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