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论文汇总(15篇)(第7页)
本文共计5500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实践不足,流于形式
建筑材料课程有着大量的实践内容,但鉴于材料课程的内容较少,很多实践环节得不到落实,甚至有的学校干脆砍掉实践环节,只是在课程上进行理论讲解,加上受到课时的限制,有的学校规定只能做5个课时左右的试验,为了不超课时,往往由教师完成试验的取样,备料,演示工作,而学生自己根据老师演示填写试验数据,很明显这样的试验只是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完成试验的能力,这就直接导致学生技能培养的失败。3.缺乏互动,缺少实物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互动较少,老师尽情的讲述理论,但是却很少和学生沟通,忽略学生的学习心情,而且诸多的建筑材料很少有真实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学生们更是厌烦这种课程,只能以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应付老师,对建筑材料基础课程的地位缺乏深入的认识,尤其是面对大量的建筑材料,更是心生厌烦,这些都是当前材料课程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建筑材料的教学策略
1.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是建筑材料的特色环节,在建筑材料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环节,不仅增加实践课时数,还要改革实践课程的开设方法,不能让老师去完成试验,而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完成试验的机会,尽量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人才的培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进行转化,最终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筑材料》中的试验课程有很多,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认真,严谨求学态度的培养,培养学生用试验数据说话的求实能力,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比如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亲手计算,还要让学生真正的见证工地混凝土配合比的把握,让学生自己配置混凝土,测定其强度,通过强度的变化来激发学生对试验的重视。
2.加强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
《建筑材料》课程牵涉到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很多人们在生活中都见过,这就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觉得课程过于简单,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课程的互动,这些互动可以是提问问题,也可以是让学生自发组织课程教学,让学生自发查阅材料属性。比如在讲述沥青路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想见到的路面都有哪些,这就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用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在讲述防水材料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百度防水材料都有哪些,在讲述木材的时候,则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的木材有哪些,讲述不同的'木材都会有什么作用,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对材料课程的兴趣。
3.注重认识实习,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认识实习是每一个土建类学生必须进行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在认识实习中,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带领学生们认识实习,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建筑材料的重要性。比如在认识实习中,学生们看到商品混凝土进场试验时,可以联想到建筑材料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看到模板时,可以联想到不同的木材的使用环境,在看到钢筋加工时,可以联想到钢筋的拉伸强度试验,在工地可以充分领会到水泥的保存,运输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好办法。
4.充分利用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资源的是当前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利用网络上不同材料的图片来向同学们展示材料,比如六大水泥的常用特性,比如不同的防水材料,比如不同的木材,不同的石材等,当然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自己搜集后向同学们展示建筑材料的内容,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建筑材料》课程是土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丰富,实践多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上其是大一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教师在教授《建筑材料》的课程中,要尽量立足于课堂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刻苦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建筑材料的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