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习报告 > 正文

水电站实习报告5000字(精选5篇)(第5页)

本文共计2666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溪洛渡工程主要有以下工程特点

  1、工程规模巨大

  2、综合效益显著

  3、环境影响小

  4、工程技术难度高

  5、工程建设条件好

  6、水库淹没影响小

  7、电力有市场、电价有竞争力溪洛渡水电站枢纽:由拦河坝、泄洪、引水、发电等建筑物组成。拦河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高程610米,最大坝高285.5米,坝顶弧长698.07米,拱坝坝身设置7个12.5米×13.5米的表孔,8个6米×6.7米的深孔,左右两岸坡内设置4条泄洪洞,坝下游设置两到低坝,形成400米长的水垫塘,左右岸建设地下厂房,各安装9台单机容量为77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采用首部方式布置,引水发电建筑物由进水口、引水隧洞、主厂房、副厂房、主变室、尾水调压室、尾水隧洞、电缆竖井以及地面开、关站等组成。

  鉴于工程规模大,地下洞室多,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与施工,开展了多方案的比较研究。使推荐的枢纽布置及水工建筑物达到安全可靠并留有余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运行方便。枢纽布置遵循以下原则:

  (1)坝址河谷为窄“U”型,基本对称,地质条件较好,适宜修建混凝土拱坝。坝型比较表明,双曲拱坝较重力拱坝为优。

  (2)洪水标准按10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应的洪峰流量分别为43700m3/s和52300m3/s。

  1)由于工程泄洪流量大、水头高,坝址区河谷狭窄,岸坡陡峻,泄洪消能设施采取“分散泄洪、分区消能”的布置原则,由坝身孔口和两岸泄洪隧洞共同担负泄洪。

  2)各泄洪建筑物的泄量分配,首先研究坝身孔口合理可行的布置方式及泄量规模,然后确定泄洪隧洞的布置型式与条数。考虑机组不参加泄洪和50%的机组参与泄洪两种工况,通过调洪演算,合理分配泄量。4条岸边泄洪隧洞最大宣泄16700m3/s,采用有压接无压洞内“龙落尾”型。

  3)适当增设表孔,增强枢纽超泄能力。

  4)利用水库调蓄作用,减少枢纽下泄流量,降低消能防冲难度。

  (3)因河谷狭窄,电站规模大,发电厂房采用地下式,并分左、右岸布置,各安装9台机组。

  (4)施工导流建筑物

  1)施工导流采用断流围堰、隧洞导流、基坑全年施工方案。

  2)导流洞的布置直接影响工期和枢纽建筑物的布置,为使导流工程工期最短,在满足大坝和水垫塘施工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围堰和导流洞的布置。 3)利用导流洞改建为永久水工建筑物,减少投资。

  (5)研究工程分期蓄水提前发电的可行性与措施。

  (6)结合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合理选择进、出口建筑物位置与型式,尽可能减小高边坡。

  (7)合理布置各枢纽建筑物位置,避免施工及运行期的相互干扰。

  溪洛渡建设使用了5个砂石系统,5个混凝土系统,4个工程施工营地,六个渣场,供电系统是由1个110kv中心变电站和4个35kv施工变电所组成。各砂石系统为坝的不同地区输送材料,比如后来去的唐房坪砂石料场就是专门为大坝和二道坝供应砂石料。

  三、地下厂房篇

  成勘院的赵总工给我们做了地下厂房的设计报告。

  坝址处河谷狭窄,枯期江面平均宽度约90m,岸坡陡峻,洪水泄量大,机组台数多,不具备布置岸边地面厂房和坝后式厂房的条件。坝址区玄武岩地层平缓,两岸山体浑厚,岩体新鲜、坚硬、完整,实测地应力最大值15~20MPa,适合布置大型地下洞室群,故选定了全地下式厂房方案,分左、右两岸布置。

  首部厂房方案主厂房布置在拱坝上游山体内,与电站进水口靠近,采用单机单管供水,不设上游调压井,仅设尾水调压室,引水洞最短,尾水洞与初期导流洞的结合段最长,出口下游建筑物布置紧凑,布置格局简单,各建筑物之间关系清楚,工程量最小。水头损失最小,仅4.06m,

  但主厂房布置在拱坝上游库内,防渗问题突出,主厂房上游侧须设防渗、排水帷幕,并与拱坝防渗、排水帷幕相连,首厂方案的防渗、排水帷幕达48万m。首部厂房方案不仅避开了中、尾部厂房方案的不利因素,而且引水洞最短,尾水洞与导流洞结合最优,工程量最省,水头损失最小。

  左、右岸地下厂房各安装9台机组,机组间距34.00m,两岸基本对称布置。从山里往外依次布置主安装间、主机间、辅助安装间、副厂房及空调机房。电站单机容量770MW,装机18台,设计水头210m,单机引用流量423.8m2/s,HD值约为1900m2。根据水轮发电机机组运行特点并结合国内外已有设计经验,比较了垫层蜗壳、充水加压蜗壳和完全联合承载蜗壳三种型式。经计算分析,并结合各种蜗壳结构型式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已建大型工程的经验,本阶段推荐采用部分垫层浇混凝土的蜗壳结构型式。总体而言,主厂房上下游边墙岩体较完整,以块状结构为主,围岩类别以Ⅱ类为主,围岩稳定性较好,具备修建大跨度岩壁或岩台吊车梁的地质条件。结合国内外已有设计经验,比较了岩壁式吊车梁、岩台式吊车梁和柱、梁结合式吊车梁三种型式。考虑地下厂房规模、起吊荷载和围岩条件,推荐采用岩壁吊车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