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财务管理硕士论文12篇(第7页)

本文共计213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财务管理与金融的内容通融交叉从字面看财务管理与金融渊源相同,英文单词均为“Finance”,美国的财务学与金融学高度融合。从公司理财过程看,离开金融市场,企业理财将变成“无水之鱼”。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资本市场进行企业融资、投资和分配管理,将金融市场贯穿于企业理财全过程,避免“就财务论财务”的空洞式教学也是当前财务管理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生的独立招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已成为首要解决的基础性工作。从目前各高校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看。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对基本财务理论和财务方法的拓展与深化;二是财务管理专题的开设,题材尽管多样化,但主要仍偏向理论教学层面。笔者所在高校的财务专业课程设置也基本沿用了该种做法,分别设置“财务理论研究”和“财务前沿问题研究”,专业体系设置基本合理,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规范。

  (一)教学的随意性与专业知识结构的矛盾研究生专业教育有一定的知识结构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无疑是确保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但现实情况是,在没有相应指定教材规范教学内容情况下,任凭教师自身的喜好来安排教学内容远远不够,而且不同课程任课教师由于备课缺乏沟通渠道,在授课内容衔接上有可能存在“真空”或“重复”现象;再加上授课教师更新频率较高,同一门课的授课内容缺乏统一性,教师教学的兴趣性和随意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有关“企业财务风险”方面的内容,财务理论、财务专题和财务风险三门课程均可能涉及。因此,如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寻找合适的途径规范研究生教学内容,避免随意性刻不容缓。

  (二)理论知识与实务运作的脱节现象严重尽管研究生教育对理论层面有一定要求,但考虑到研究生扩招后未来从事企业理财工作的人员将增加,实务运作能力在研究生知识结构中的权重也相应加大。这无疑对师资结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挑战。而目前研究生课堂教学基本以理论知识传输为主,方法运用和实际运作欠缺,这主要受师资队伍结构所限,目前担任研究生教学的骨干师资队伍缺乏对公司财务运作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力度不够,学生对现代公司重大财务决策和资本运作缺乏必要的了解。为此,可以通过聘用公司高管作为外聘教授,合理安排部分课时,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交流和沟通,加深对公司理财的`深层次理解。

  (三)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规范的分工与衔接从制度和程序上看,规范专业课程内容分工可以通过教材使用或教学规范教学指导等方法实施。研究生专业教育与本科专业教育的目标不同,本科教育只涉及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财务流程,注重知识面的延伸;而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财务理论的深度,并且还应融合经济学、企业理论最新研究成果,仅仅依靠指定教材进行教学还远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制定一本或两本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且制定严谨的教学指导必不可少。

  三、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并非起源于学术研究,而是直接来源于企业的实践活动和金融创新。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课堂教学必须面向企业实践活动,迎合资本市场不断创新的融资品种和投资策略,探索出一条企业高级理财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传统财务管理课堂教学基本上沿用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尽管该方法一直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流方法,但这种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以下弊端: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效果不佳。采取教师理论讲授为主的单一式教学法,实践环节很少,仅有的实践教学基本停留在教师授课时辅以例子或例证,学生没有机会进入财务管理工作“现场”,缺乏对企业理财的“感性”认识,领悟理解力较差。二是重视吸收知识,忽视应用知识,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学生成了“传”、“授”的对象,成了理论知识的接受器、储存器,难以在课堂上消化知识,更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出发展后劲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财务管理人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