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的论文精华15篇(第4页)
本文共计448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着眼基本目标,探索高职班级文化建设路径
1.将“饱涵爱心”作为构建团结有爱、积极上进班级文化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不爱学生,无异于歌手没有嗓音,乐师没有听觉,画家没有色彩感[3]。用爱心温暖学生,用饱涵爱心的情怀教育学生是开展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作为辅导员,首先要爱学生。当然,这里的“爱心”也不是简单的说教,至少应包含这样的几层内涵:第一,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在教育与管理学生中,通过教师的合理期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二,倡导多样化的“好学生”标准。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多角度评价自身与班级成员;第三,思学生之所需,明学生之所困。经常性地深入学生的栖息地班级、宿舍,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为学生解决心中的“大问题”;第四,尊重学生,助力成长。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意见,创造一切可能的锻炼机会,任何时候做好学生自我超越的`坚实后盾。
2.将“建设制度”作为构建团结有爱、积极上进班级文化的保障。建设班级的第一步是制度文化的建设:从遵守到创建,从服从到自主。在学习习惯尚未养成时,在班级意识尚未形成时,坚定不移推进课堂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班级例会制度,用“强制”来推动“自主”;当自主学习与管理的意识与能力逐步形成时,当班级情感逐步建立时,从日常管理到协调性事务,甚至决策性工作逐步放手,由班委带领班级成员不断补充与完善制度。在班级制度建设中辅导员的角色将由“主持与推行者”逐渐转向“支持者”,而学生则由“制度的遵守者”走向“制度的创建与捍卫者”。这样来自多数学生意愿的制度,更容易被接纳与落实,更容易引导班级的舆论导向,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对班级的主人翁精神与团体责任意识,最终实现班级成员要求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切实相统一。
3.将“支持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构建团结有爱、积极上进班级文化的基础。校园文化活动按照规模由小到大依次分为:班级活动、系级活动、校级活动。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中心开展的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支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开发资源。从学生政治素养提升的需要,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班级建设的困境出发,适时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另一方面体现在培养能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挖掘活动资源、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评价活动的效果、反思活动的过程等。而系级活动、校级活动由系部或学校组织的规模较大的文化活动,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增进班级之间、系部之间的交流,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激情与活力。在这类文化活动中,辅导员至少扮演着三种角色:第一种角色是成长理念的灌输者。引导学生珍惜锻炼的机会,将努力的过程视为自己成长中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种角色是校园活动的支持者。用辅导员坚定的态度与专业的指导增加学生超越自我的决心与勇气。第三种是班集体概念的强调者。任何时候强调参赛选手作为班级代表的身份,促成班级成员互助的行动,突出个人荣誉与班级荣誉的关系,以此不断增进班级内在的联系。
4.将“关心特殊学生”作为构建团结有爱、积极上进班级文化的必要补充。“特殊学生”是每个班级或多或少存在的一类群体。在高职班级中主要表现为四种:第一种是单亲家庭学生。多因情感缺失,表现出冷漠与封闭的交往态度。第二种是经济困难学生。多因经济压力巨大呈现自卑、独处的状态。第三种是厌学的学生。由于厌倦学习表现出难以自制的逃避状态,甚至同宿舍具有传染性。第四种是身体残疾的学生。由于身体缺陷往往自我孤立,缺乏自信。作为辅导员,一方面需要在关注的程度上努力,做到多沟通,多关心,多帮助,多鼓励,加强特殊学生与自己的情感联系;另一方面需要为他们搭建与其他班级成员互动的桥梁,引导班级成员学会接纳自我,尊重差异,并发挥班委在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中的示范作用。
三、反思建设过程,提升高职班级文化建设深度
在着力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可以看到经过共同努力后团结的态度,创新的勇气,用心的担当,自主的习惯等,同时也不断经历着“思考—调整—再思考———再调整”的过程,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在不断加深。


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9篇)
浅谈完工百分比法在企业建造合同实务中的公道运用
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探讨
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管理能力探究论文
浅谈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企业标准资料管理
浅谈油田企业的薪酬管理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浅谈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思考
浅谈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
音乐教学与美术体育相结合的论文
中职美术人性化的教学浅析论文
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
新课改下高校美术基础教育创新研究论文
中职学校美术教育论文
德育如何融入中学美术教学的策略创新论文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的专题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和正文的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