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论文(第13页)
本文共计325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结束语
同批判性思维不一样,联系性思维没有年龄限制,但现实的考验,对小学生联系性思维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迎难而上,因为这是一个影响深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责无旁贷。
英语教学论文(第13页)11
【内容摘要】
传统的师范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在新的形势下,师范生更加注重实践的教学技能。PAD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PAD理论;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
传统的师范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在新的形势下,师范生更加注重实践的教学技能。“对分课堂通过对教育学核心关系的巧妙调整,使课堂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就现实而言,PAD理论运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师生互动交流,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基本教学法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技能。在学生对此教学理论的切身体验之后,有利于以后PAD理论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
一、PAD简介
大学教育除了给学生带来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批判性值得大学教师深思。“对分课堂”根据其教学的特征也简称为PAD(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对分课堂”,也就是说课堂的时间一般教师用来讲授新的知识点,采取“精讲留白”的原则。教师精讲之后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内化学习,同时完成“亮考帮”,然后一起讨论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对同伴提出挑战考一考,对自己不清楚的可以找同伴讨论寻求帮助;讨论之后仍然有不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再进行统一讲解和补充。
二、教学法课程简介
《学科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简称教学法,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有“两强一力”的特征。
(一)实用性强。该课程所涉及到的语言学习理论、学习原理、基本语言学知识等都是师范生未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必备的知识。关于具体的语言教学技能知识内容有利于提高师范生基本的综合教学技能素养。
(二)实践性强。该课程要求学生理解有关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交际教学原则与任务型教学思想、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备课与编写教案、课堂管理知识、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教学等。该课程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影响力大。该课程是师范专业学生一直以来的传统“金牌”课程。受到学校和师生的很高关注度;比如学校加大了此课程的教学课时,还匹配了教学设计时间、教材分析、英语基本功等实训课程。因此,该课程是每一位学生和教师都要学习的课程,受重视程度极高。
三、PAD理论下的英语教学法教学模式
“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根据实践需求,教师应该具有一颗改革的心学习新的理论,改变传统的观念和做法。
(一)以往的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以17级英语专业1705班为例。该班有38人,根据需要选择完成教材的前12章内容,每周一次课,连续两节,一小节50分钟,共上16周,最后一周复习,基本是15周完成教学内容和实践部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讲授英语学习、语言理论、教学方法等理论内容,然后学生进行实践讲课、完成教学设计等。教师采用传统的点名考查到课情况,总有学生常常因为各种理由缺课,而且学生总是说课程理论内容太难了不容易理解。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也比较死气沉沉,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PAD理论下的教学法模式。PAD理论指导下,该课程采取了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