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论文合集15篇(第23页)
本文共计4449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在帮写前,一定好想好自己的帮写要求,包括专业、题目、字数、截稿日期、查重率等等,这些要求不仅会影响后续的报价,而且后续写手帮写也是按照这些要求来写作的,即使出现问题需要修改,也是按照这些来修改的。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5
摘 要:视唱练耳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它涉及到培养一个人的视唱、音乐听辨以及乐曲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应对措施,对如何提升视唱练耳的教学质量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视唱练耳;课程综合性;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第十三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已圆满落下帷幕。同往年相比,本次大赛首次纳入的合唱比赛,令人耳目一新,而在合唱比赛中,四声部视唱测试又成为整个合唱比赛的一大亮点。四声部的视唱从音乐的角度上说,它体现了音乐学习者对视唱、旋律听觉、和声听觉、节拍、节奏的准确,以及对乐曲综合能力的掌握。这些都是通过视唱练耳的学习得以训练和提高的。作为一名在高校中从事此课程教学的教师,我想在此对视唱练耳的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视唱练耳是一门外来的学科,它作为一门音乐教育的启蒙课程,同时作为专业层次学习的必备训练手段及技术理论课程,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
通过视唱练耳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感受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的为音乐实践服务,因此,它是学好其他相关音乐课程的重要基础,正如中央音乐学院赵易山教授所说,"视唱练耳的确是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重要课程"。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课程的综合性是近年来教育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也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一专多能"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或少数高等音乐教育的教师是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宗旨。而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较为全面地、带有普及性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视唱练耳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贯穿于音乐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相互渗透中,是音乐理论与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再现。所以,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加强视唱练耳与其它音乐课程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势在必行,因为它也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视唱练耳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
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联系密切。脱离了基本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将无法进行。在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乐理对视唱练耳起到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作用,使教学更具理性化。音高、节奏的认知和听辨,音程、和弦的性质与结构的掌握,各种速度、力度、及其它表情术语的熟悉等都需要从系统的乐理课中获得。而视唱练耳对乐理又是一个具体实践的成果展示,具有可感性,二者互相渗透、联系紧密。
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中,过去更多的是注重学生音准和听辨能力的训练,这是必要的,但忽视了视唱练耳练习中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增加学生掌握歌唱中正确的呼吸、发声技巧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有一定的意义。
常见的四声部合唱,就是建立在多声部视唱的基础上。多声部视唱表现力丰富,尤其是多层次的立体节奏,各种类型的节奏交错进行,节奏线条较为复杂。合唱这个多声部元素就是建立在唱好单声部的基础上,在和声学音乐的理论原则和运动规律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唱好一部合唱作品,必须建立在良好的音准、节奏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立体音乐思维,进行横向、纵向的整体把握,协调配合,才能完整的表达音乐构思。
二、视唱练耳的教学现状分析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普及视唱练耳的素质教育也有更高更新的认识。如各种形式的音乐考级层出不穷,其中的音乐素养考级,就把视唱练耳作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同时,音乐素养学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迎合广大爱乐者的学习要求。然而,也有许多不容乐观的地方,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部分学生视唱练耳的学习现状来说,是值得研究和深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