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对现象和逻各斯的词源学探讨(第4页)
本文共计746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海德格尔说,既然我们把存在看作现象学探讨的中心,这体现了现象学“现象”的一面,但现象学还具有逻各斯的一面。逻各斯是根源于真理来获得其判断的真假值的,来实现其对世界意义和存在的揭示的,而真理就是对存在者存在的规定性的素朴理解,即使逻各斯的“真在”和真理同一,也不影响真为逻各斯奠基。
既然现象学有逻各斯的一面,逻各斯的“真在”,也就是“真”必然要求存在者对其在世界中的存在的预先理解,要求基础存在论,要求诠释学,而能够实现这种理解的、担当基础存在论任务的只能是此在。因此逻各斯便要求现象学首先把此在作为其基本课题,从此在的现象学描述即生存论诠释学上实现对存在问题的根本洞识。因为虽然现象学已经确立存在为其研究对象,但它对存在还没有任何的解释,而借助于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它便能够实现这种诠释。为什么呢?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是因为此在现象学的话语中先天就具有诠释的性质,诠释着此在对存在的本真理解。故,海德格尔说:“此在现象学的logoz具有〔诠释〕的性质。通过诠释,存在的本真意义与此在本己存在的基本结构就向居于此在本身的存在之领会宣告出来。此在的现象学就是诠释学。”唯有从现象学的此在诠释学出发,存在问题才能从其源头得到廓清。
就这样,海德格尔获得了其对现象学的崭新规定,这样一种现象学概念既有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特征,同时也突破了把现象学固守在单子自我的一极,而向整个真实的世界存在。如此,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就具备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所不具备的生存论性质,使胡塞尔的现象学放射出生命的色彩,而不再是一个非世界的纯粹理想。可以说,海德格尔虽然在其现象学思想中呈现某种胡塞尔所拒斥的特征,譬如他不去悬隔世界而是选择解构,这令胡塞尔认为不能实现现象学的自我明证性,但他却确确实实使胡塞尔的现象学在人类学这一极上更贴近真实的人类世界,对欧洲的人性危机开出了实用的药方,不像胡塞尔其虽提出了欧洲科学危机的正确问题,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由于自身对悬隔世界的偏执思想给冲淡了。相比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是人性丰碑。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2]约瑟夫·科克尔曼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M].陈小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2-102.
[3]宋继杰.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观念——《存在与时间》“导论”的再审察[J].江苏社会科学,2011(1):53-61.
[4]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6:186-201.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