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写作 > 正文

学术论文写作指引:文章如何对话(第2页)

38 次下载 4 页 608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第三种是驳斥性对话。这种对话是对既有的研究进行批评、反驳,并转而建立自己的研究理论。

  例如,2003年,穆尔在《美国社会学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ocialCapital and Finding A Job:Do Contacts Matter?》的文章。文章认为,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测量的其实只是那些不可观测的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首先,关系具有同质性,通俗地说,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牛,才能有牛朋牛友。其次,关系还具有内生性:有关系的人才能够使用关系,因此,是人力资本而不是社会资本带来了市场回报。

  驳斥性对话并不是说,驳斥的就一定是对的。你驳斥了人家,人家也可以反过来再驳斥你。针对这篇驳斥,梁玉成在《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5期发表了《社会资本和社会网无用吗?》,又做了一个对驳斥的驳斥。

  梁玉成认为,穆尔的批评是不成立的,从发生学原理来说,人们构建自己的关系网络并不总是希望发展同质性关系,也希望建构一些异质性关系(比如说,认识一些圈外的人,说不定还有求着人家的地方),只是维持异质性关系的成本特别高(比如说,话不投机啊,跟一帮不熟的人喝酒,累啊!),所以,最后朋友圈就变成同质性的了。内生性理论也不对,即使用内生转换模型加以统计控制,社会资本的市场回报仍然是显著的,而且内生性原理只是在关系具有正功能的时候才是如此,当关系出现负功能时,有关系的人也选择不使用关系。

  从学术生产的历史看,学术生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步步推进,在不断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成长、成熟起来的。学术对话的过程,也就是学术进步、学科完善的过程。

  三、确立对话点

  好的理论研究大多具有一个非常坚实的对话点。在《现代资本主义》一书中,桑巴特指出,资本主义精神起源于犹太教,由犹太教的理性主义观点、犹太教的条文主义、犹太教宗教领袖的商业精神、允许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之间存在不同道德原则的训诫等要素催化而成,在犹太教的影响下,远在 16世纪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精神。清教教义不是资本主义背后的道德力量,相反,资本主义是推动清教教义形成的力量。韦伯的经典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其实就是在与桑巴特进行对话,韦伯在书中提出,新教伦理才是资本主义精神兴起的源头动力。

  正常来说,应该是先有对话点,然后才有文章出炉。本来文以载道,文章就是表达理论的工具。有了学术对话点,作者才有行文表达的动力;没有对话着力点,文章就容易走空,甚至“无病呻吟”。而反过来说,只有作者抓住了一个学术界亟需的对话点,他的文章才会被阅读、赞同和引用。

  对话点是否有效,一个人说了不算,需要学术同仁的普遍认可。大家都说好,才是真的好。冥思不得的时候,不妨约上几个同仁,头脑风暴一番,让大家“踩一踩”,检验一下你的对话点是否扎实可靠。如果你通过了检验,接下来也就更容易“顺理成章”。

  学术论文写作指引:如何发问

  一、提一个真问题

  学术灵感多如牛毛,但并非每个发问都值得深入的、系统的后续研究跟进。研究者必须对这些研究问题进行筛选,选出那些最重要的问题,继续研究。

  一篇好的研究,一定建基于一个真问题。什么是真问题呢?所谓真问题,就是指它能够对应一个真实的社会疑问。

  人们什么时候才有疑问呢?人们行走在路上,如果大路通天,那么,人们尽管直行即可。但是,假如有一天,人们发现,前面的路堵上了,行不通了,或者人们发现,前面有两条路,不知道哪条路更好。这时,人们就有了疑问,就需要理论来帮助人们继续前行。

  苏联为什么倒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在东欧和苏联行不通了?伊万·塞勒尼(Ivan Szelenyi)的一系列研究实际上都在回答这个问题。

  向左右,还是向右走?就像哈姆雷特的经典问题:To be or not to be,it is a question!要不要土地私有化?到底是要自由主义还是激进主义?要宏观调控多一些,还是自由放任多一些?

  假如你仔细梳理学术史,你会发现,所谓的学术门派,不过是他们共同关注近似的问题,或者就某几种问题得出类似的答案。而这些问题,一定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对应着人类社会的永恒追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