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物流仓储管理论文(第20页)

本文共计3620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 要合理分配学习任务,逐步提高学生的仓储管理技能。

  合理的学习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通过寻找答案而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中。但是,笔者发现,不少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并不顾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能力及掌握程度的高低,盲目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课程内容传输得很快,但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实十分不理想。另一方面,很多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也大都是围绕课本内容展开的,这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仓储管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却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仓储管理技巧。这些不合理的教学任务,不但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

  在未来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课本的教学内容,并将课堂内容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而后从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合理地分配学习任务。另外,在分配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遵循“先易后难、层层深入”的原则,逐步增加任务的难度。还是以“堆码”为例,教师让学生进行堆码训练之前,要让学生温习之前学习过的堆码的要求及“五距”的相关内容,以便学生尽快融入学习过程。这时,教师在分配学习任务时,最好分为三步:第一,让学生采用三种不同的堆码方法对一些规格不同的山坡进行堆码训练,提高学生对堆码方法的掌握水平。第二,给学生提供一些堆码的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案例中商品的搬运及堆码方式应用得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认识。第三,让学生对一定的仓储空间进行合理的堆码。通过这三个任务,不难看出,任务的难度是在不断增加的,遵循了任务要求“由表及里、逐步推进”的原则。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习任务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操作技巧等也有更高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则,提高学生的仓储管理能力。对于那些难度较高的任务,教师可以进行演示或者给出相应的操作及解决步骤等。另外,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应该与实际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4 加强小组或者团队合作,增加练习时间和机会。

  合作与竞争是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的两种“同学”关系。有竞争,学习过程才能充满活力。同样,合作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对于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仓储管理课程的学习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孤军奋战”模式下的学习效率相对较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合作,遇到问题“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另一方面,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不同,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以便能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拥有一技之长。而仓储管理课程教学的目的,则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仓储管理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迅速适应未来的职业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仓储管理教师必须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练习机会。正所谓“百闻不如一练”,只有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对教师教授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督促自己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

  5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则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由此可见,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在中职物流专业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的涵义,积极地进行角色转变,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是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自行去探索和提高。这也有利于培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6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就目前来说,学生的学习紧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一堂 45 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能教授的知识内容是有限的,而学生用于实际练习的时间则是更少。因此,各位仓储管理教师要积极、充分地利用课后、课余时间,通过开展各种多样化的、具有吸引力的课外活动等,提高学生对仓储管理知识的认识水平,并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相关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学习内容息息相关的讲座,提高学生的认识。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能够进入企业实习,在真实的操作环境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全面结合起来。积极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身心放松,同时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