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汇编15篇(第4页)
本文共计324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小学英语教学应用情感教学理论,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没有情感教学理论的应用,小学生很可能由于英语课程的单调枯燥,而丧失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日后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情感教学理论走进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大有必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情感因素,使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热爱英语,学好英语。同时,在情感教育中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4
一、研究背景
生活是英语教学内容的根源,离开了生活实践,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经验,英语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活力和创造性,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尽管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软硬件设施配备不齐全,各方面也比较薄弱,但不可忽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生物资源。学生生活在农村,亲近大自然,对周围的环境更是了如指掌,喜闻乐见。我们把英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使英语学习与学生的真实体验紧密结合,实现了英语教学与生活的完美衔接。
二、理论依据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教育即生活。由于生活是一个发展过程、生长过程,所以教育也是生长。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三、研究内容
(一)英语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教书育人的根本。生活化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而是把有限的课本知识扩展到无限的生活中去,实现时时处处皆学问的目的。
1、学生自身的生活化。小学生初学英语,兴趣浓厚,学习效率也很高,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英语元素:姓名,性别、年龄、外貌、爱好和特长等,将其转变为英语。
2、学校学习的生活化。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他们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先给校园和教室里的物品标上英文名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这些英文单词。
3、家庭学习的生活化。家庭是学生生活最熟悉的地方,教师要辅导学生对家庭生活中的物品等贴上英文名称,让学生在无形中感知学习。
4、村落周边的生活化。村落周边地区是农村孩子成长的乐园,这里纵然没有城区建设的繁华,但在孩子眼中它依然最美,教师们可以从中选择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二)课堂教学环境的生活化。
1、学生座次民主化。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笔者把传统的田字形组合改为U型或圆桌型,这两种排列都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调动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增强师生的亲近感。
2、班班通强化课堂真实感。现在农村小学基本普及了班班通等多媒体硬件设备,改善了教学条件,使单调的知识活化,图片、音频、视频大大扩展了学生了知识范围,提高了他们的认知水平。
3、巧用道具活跃课堂。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思维的形象性,与枯燥难记的单词相比,他们更加喜欢形象化的实物。
4、角色扮演彰显口语生活化。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听力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地道的语音,让学生模仿,锻炼口语。
(三)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1、导入环节生活化。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把这些爱好变成英文小故事、儿歌或者FreeTalk,上课之前进行热身。
2、呈现环节生活化。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时,要以课文为蓝本,但又不要局限于课本,应当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相联系,使课本知识生活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