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计算机病毒论文15篇(第9页)

149 次下载 20 页 3491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4.2使用还原卡技术

  还原卡作为一种硬件,能够对已经受到病毒感染而被更改的系统进行还原,从而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修复,使之能够恢复到原始的状态。当前已经出现了智能保护型还原卡,并向网络型发展。通过网络卡和保护卡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抵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但是还原卡也会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硬盘的读写速度。

  5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对于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尤其是计算机病毒更是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要积极使用各种防范手段,抵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玉扣.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xx,(31).

  [2]彭沙沙,张红梅,卞东亮.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xx,(04).

  [3]李传金.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及其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6).

  [4]夏静.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对策[J].无线互联科技,20xx,(07).

  [5]秦鹏,李红.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的动力学性态分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3).

计算机病毒论文6

  1.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病毒存在媒介。

  病毒媒介的不同可做不同的划分: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网络病毒。入侵系统引导扇区及系统启动扇区的病毒为引导型。感染计算机中已经存在的文件的病毒是文件病毒。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并通过网络感染相同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的病毒为网络病毒。

  (2)算法设计。

  设计算法的不同病毒分为:伴随型病毒,即通过产生了一中不同扩展名但文件名相同的文件,使得系统误加载;蠕虫型病毒,即只占用系统内存,并且通过网络映射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传播;寄生型病毒,即存在于引导文件中,传播途径是系统功能,又分为练习型病毒、变形病毒和诡秘型病毒。

  (3)传染方式。

  根据传染方式不同将病毒分为:非驻留型病毒,即虽然病毒被激活,但病毒基本不存在与内存,也不会感染内存;驻留型病毒,即病毒在感染计算机后仍旧存在于内存,并驻留其内,此过程还通过拼接系统而实现拼接到操作系统中,整个运行过程处于激活的状态。

  (4)病毒的破坏程度。

  根据病毒的破坏过程将病毒分为:无危型病毒,即病毒激活不会减少磁盘空间;微危型病毒,即激活会减少内存;危险型病毒,即激活会严重到影响操作系统;高危型病毒,即激活后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

  2.计算机病毒的防控方法及措施

  我们正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控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最少的减少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干扰,使得人们更加安全有效的工作和学习。在之前对于计算机进行了相关分析之后,我们需要着手探讨下防控计算机病毒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我们需要认识的一点就是,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预防,计算机是不可能完全免遭病毒攻击的。既然如此,计算机病毒出现后,我们只能被动采取方法来控制,期待病毒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计算机被病毒如前,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重要数据的转移和重要文件的备份。然后使用正版软件对系统杀毒,目的是隔离文件及病毒清除,甚至是删除。我们需要清楚地一点是,互联网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也为杀毒提供了途径,互联网可以即时收集处理病毒信息,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既可以快速更新病毒库,也可以升级杀毒软件,进而实现更好地效果。事实上,现在大多数杀毒软件的云安全概念就是基于这一点。但是即时多次杀毒,我们仍旧发现病毒残存在计算机,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备份的引导盘杀毒。如果仍旧无法解决,则需要检查系统启动项、注册表、系统配置等文件的异常。最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重做系统以达到系统干净。

  3.结语

  越来越多的病毒种类催生了越来越先进的杀毒软件,即使这样,病毒的更新速度仍然不可小觑。目前针对计算机病毒,如果还没有出现新的防病毒技术,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主要还是采取防御为主,要保持良好的安全意识。为了使病毒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我们应当正确并及时的防控计算机病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