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通用15篇)(第3页)
本文共计433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社会负面因素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影视宣传、文化娱乐随处可见暴富和暴力,计算机和网络又轻而易举地提供给中学生容易成瘾的暴力和赌博的游戏,使他们陶醉于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的虚无世界中,从而更不愿与世界交往,甘愿独处于封闭之中。在社会大环境下,酒吧、游戏机房以及随处可见的网吧等等,极大地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家庭教育方面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优点和长处。通常血缘关系使子女对父母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与亲切感,父母的喜怒哀乐时刻感染着子女,他们之间的心理相通使子女时刻受到父母的不自觉的影响,从家庭教育的影响途径和方式来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过耳濡目染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有严密计划和系统性的正规教育。
(四)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应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对少数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应耐心的启发诱导,而不能动辄批评指责,甚至把他们当成典型的例子张扬,致使这些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
(五)社会环境治理方面
教育体制要改革,要搞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要真的“减负”,要让我们的孩子活得轻松些,使他们能有精力突发奇想、展开幻想,去搞科研、搞发展,让他们去实现祖国飞速发展、繁荣昌盛的中国人的愿望;影视宣传、文化娱乐网络世界的病毒要下大力量、下狠心快速查杀,否则后患无穷。
四、总结
青少年做为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既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同时又是一个情绪多变、情感冲突的时期。因此,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和谐发展,帮助青少年学会心理调适,社会适应,才能真正地实现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美好和谐! 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舒适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篇3
摘要:中职卫校学生将来会从事医院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在卫校教育中不仅需要她们能够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本文先对中职卫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再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加以分析,最后针对如何对中职卫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措施,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职卫校;心理健康;心理教育;问题
一、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心理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卫校学生将来会从事医院护理工作,她们不仅需要从事烦琐杂乱的护理工作,而且还需要面对患有重症的特殊患者,需要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这就需要她们在工作岗位中能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水平。因此,中职卫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具有必要性。
二、中职卫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曾经人们对于健康的定义只限于生理健康,认为只要身体没病就属于健康。但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个体极易受到心理干扰。所谓心理健康,其表现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1]首先,卫校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中职卫校学生大多处于十六七岁的青春期,这段时间正是他们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加以重视。很多学生选择卫校主要是因为自身文化课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存在着厌学心理,自由散漫、意志薄弱,心理自卑,他们受社会消极价值观的影响,认为做护士没前途,护理工作较为低贱,因此在心理上较为颓废。很多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自制力与明辨是非能力,难以接受教师的批评与学校的规章制度,逆反心理严重,缺乏适应能力,不能主动与同学和教师交往。很多学生读卫校并不是自身所愿,而是受压力逼迫,再加上医学课程的难度很高,学生普遍对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其次,人际交往存在障碍,很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对待比自己家庭条件富裕的同学存在着嫉妒心理和心理自卑。中职卫校学生较为幼稚,依赖性较重,善于幻想,人际交往中存在心理障碍,难以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勇气不足,出现不屑于交往与不愿意交往的心理,不够宽厚与包容。最后,他们人生观消极落后,很多卫校学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社会经验,对待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不能合理看待,活跃的思想让他们对待社会乱象会产生心理压力和矛盾,感觉无所适从或者盲目乐观。很多学生在此时生理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现,对异性有强烈的欲望,很多学生陷入失恋、欲望得不到满足等而深感压抑。很多学生对未来前途与就业压力感到迷茫与困惑,对积极乐观人生观产生影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