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中的逻辑学思维浅谈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9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学习过程的简单性思维造成音乐教育人文内涵的缺失
从对音乐与生活关系的认识而言,本体论所持的是一种艺术高于生活的看法,因而向内追求音乐本身;工具论所持的是一种艺术低于生活的看法,所以用音乐来为生活服务。艺术与生活同体,音乐与生活同体。音乐不是某种抽象的概念,它以具体的、活生生的'特质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音乐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与生活同体,是人对于人自身的文化自觉,而绝不是所谓主客二分逻辑之下的形式表现或教化工具。基于功利性目标的学习过程体现为机械的技能训练,或者是简单的放任自流。“逻辑学思维”将音乐学习的过程视为一种可预知的、既定的流程,儿童在其中只需像机械一样,按规定流程行动。这样的过程简单化,使儿童对其失去期待和兴趣。在这样的过程中,儿童只能认识到教师“教”的角色,而教师只需按照既定标准将儿童放人检验筐中,进行筛选与判别。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难以出现师幼之间“会心一笑”“恍然大悟”“欣喜若狂”等生命之流的碰撞,多的只是若无其事的漠然参与。这种按照音乐自身封闭体系自上而下组织的教学,使心怀理想教学方案的教师只关心自己如何执行音乐教学过程,缺乏对音乐促进幼儿生活价值的研究,也缺乏对幼儿音乐学习过程的关注。学习过程的简单性思维造成幼儿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缺失。
(三)课堂交往的单调造成音乐教育文化价值的缺失
音乐是人的一种生命存在形式,每件音乐作品、每种音乐形式背后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交流功能。音乐教育过程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这个过程中,音乐意义在于师幼之间的传达,在于音乐与个人内心产生的交往和沟通,因此我们说音乐学习是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师幼与作品之间对话和交往的过程。音乐教育同时也是音乐的社会意义对个人主体和集团主体的传达过程。通过音乐的对话和交往,教师和幼儿不仅感受到音乐之美,更能领略到文化之美。但是,当前注重以乐育德的音乐教育课堂,往往呈现为教师借音乐展开话题,然后演变说教的单调枯燥场景。教师喋喋不休地介绍,却忽视引导幼儿与音乐作品进行对话,甚至教师自己也没有探索音乐所承载的文化价值的意识与兴趣。重视音乐的德育价值,忽视音乐的文化价值,幼儿音乐教育脱离了幼儿现实生活的文化土壤,造成幼儿音乐生活内容和文化的缺失。
音乐是人的生命运动形式,除了音响带来的感动,音乐对于幼儿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丰润其生命,因此,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儿童的生命体验必须保持一种生态式的相互促进关系。音乐学习展开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发展价值:轻松自如的音乐学习过程带来个体独特的审美愉悦;对音乐学习秩序和策略的追求、音乐学习进程中的自我管理带来个体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音乐进程中的人际交往则让幼儿更好地融入群体。这一切都有利于幼儿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幼儿音乐教育应该摒弃“逻辑学思维”,敞开人文视野,直指人的完整生命,通过音乐丰润幼儿的生命,引领幼儿体验音乐之境、生命之美,让生命成为音乐教育的血脉之源。


《范进中举》自测训练(下)
音乐课题开题报告(通用13篇)
音乐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通用6篇)
机械加工机械振动成因及解决措施论文
探微初中语文课堂之美
情感教育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职院校化学试验室废水污染的防治
电气自动化专业优秀工程师培养探寻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高中语文学习中有效思考方法探析
浅论汽车维修与运用机械类模块教学的初步设计
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现状及教改措施
机械加工行业OA系统解决方案
机械设计与机械加工中常见问题及改善措施论文
建筑设计过程中的150个问题及解决措施
试论机械加工过程中数控技术的运用
机械加工振动问题及措施的论文
机械设备在维修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机械加工厂员工规章制度(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