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通用](第7页)
本文共计5044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鉴于以上情况,学校领导要带领全体员工自下而上确立合理可行的目标,形成一个长远与近期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目标体系。首先要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仅是“升专”、“国家重点”、“在校生规模”,更应是为实现这些目标而细化的具体目标。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这些目标与自己的密切关系,自己所作所为都与能否实现这些目标有关。其次教师要设定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将发展目标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提高自我更新意识,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再有就是与前两个目标相适应的待遇目标。待遇目标分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物质待遇可满足教师的低层次需要,但也是最基础的需要,精神待遇则可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两者缺一不可。如此, 形成一种人人有目标、人人有方向的氛围, 以目标激励人, 以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二 完善规章制度激发工作动力
利用各种规章制度来进行学校管理,是现代管理的要求,领导者能否正确地应用规章制度,与能否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密切相关。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使教师产生一种限制感,他们在规章制度的限制下从事教学活动,形成被动性内驱力。规章制度制定得当,就会使教师产生遵守规章制度的自然性需要,进而转化为责任感,保障教学进程的正常运转。如果没有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处理问题就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
因为对同一个问题,这个人和那个人处理的方式往往不一致,即使是同一个人处理类似的问题由于主观随意性作用,也往往会发生不一致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教师的工作动力。
一个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应做到“合法、合理、全面、具体”。 它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它既要考虑学校管理的整体性,又要顾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一个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应起到奖勤罚懒、激发教职员工工作动力的作用。对于学校具体事物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对学校内部的情况认真了解,找出主要症结,最主要的.是让教职工参加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这样既可以避免规章制度脱离实际,从而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又有利于统一认识,沟通感情,从而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心理基础,减少执行制度的阻力,从而达到激发工作动力的目的。
制定出制度后,关键的工作是落实。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 领导者:
(1)要严于律己。一项制度出台,在其范围内必须人人执行,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以身作则。如果领导干部带头不执行制度,就等于用实际行动向师生员工宣布该制度失效了。
(2)对制度的执行要一视同仁, 不能今天执行了, 过一段时间后,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又是另一种处理结果。给人以朝令夕改之嫌, 如何激发教师员工的工作动力。
(3)要防止中层干部怕得罪人、充当好好先生的现象发生。如果遇到问题只是: “今天我不点名了, 如果下次再有这种情况发生……”。那么,久而久之教职员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规章制度是约束老实人的,所以能偷懒就偷懒。领导紧紧我紧紧、领导松松我松松,工作没有动力、没有激情。对此校领导不可漠然视之,必须制定有关配套的条文来约束有关违背制度的行为,否则,所订制度就不能贯彻到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就无从谈起。 因此, 要形成一个制度管理人, 制度约束人, 制度激励人的氛围, 多劳多得, 优劳优酬, 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三 加强人文关怀 激发工作动力
这些年来, 许多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校园的绿化, 办公空间的扩大, 办公室电脑的配置、更新等等。但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还算融洽,但领导对教师的关怀仍显不足。学校总体上看还缺乏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缺少一种温馨愉悦的家的感觉。而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动力。
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谁最重要?应该说,两者是教育大厦两根最重要的支柱,缺一不可,双方只有心心相印、互相支持才能形成合力,共创理想的教育。“校长有多大的亲和力,教师就有多大的凝聚力,对学校的发展也就有多大的驱动力”。所以,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校长首先要注重与教职工的情感交流。“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教书育人, 要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校长管理学校, 也同样需要用真挚而丰富的情感去感化激励教师。校长要重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 有成功的欢乐, 有挫折的失意, 有获得友谊的喜悦, 也有遭受非议的苦恼,这些情绪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校长要善于创造条件,在处理繁杂事务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 深入了解教师的喜怒哀乐, 了解他们工作中的困惑以及在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 并及时给予疏导和解决。建议校长设立一个公开的电子信箱或是一个QQ号, 教师有什么问题或是有什么悄悄话 (或署名或匿名), 均可告知校长。校长随时可以上网浏览, 既可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 又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增进感情, 使教师把校长当作知心人。

](http://www.lw54.com/d/file/p/20240416/795610f50fc3d5810d5120bd596d0a3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