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电子商务论文 > 正文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面临问题探析论文(通用7篇)(第9页)

68 次下载 11 页 1843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通过“嵌入式”课程建设模式提升学生的“移动电子商务”技能

  移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模式,其活动内容与过程纷繁复杂,涵盖了技术和商务两大范畴,包括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移动商务模式、移动平台构建、移动产业链管理等,而这些环节与电子商务专业诸多课程有关。如何在短期内不改变学校既定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计划,又紧密联系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嵌入式”课程建设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嵌入式”课程建设模式原本起源于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嵌入式”系统研究教学,该教学模式针对“嵌入式”系统开发涉及的知识点与多课程关联且知识学习目标直接与市场应用相关,提出将开发项目按照软件产品构成及生命周期进行分解,然后以讲座或新增知识点的形式归属到不同课程的章节教学单元,最后通过集中实践环节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灵活利用知识点完成一项设计[8]。该教学模式由于具有市场应用驱动、教学内容系统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等优点,已被应用到信息管理[9]、会计[10]、物流管理[11]等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中。基于“嵌入式”教学模式思想,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中如何融合移动电子商务这一新兴元素,可从如下角度入手:(1)在“电子商务概论”等面向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导向课程中,基于案例教学方式,介绍特定“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如iPhone的AppStore、Google的AndroidMarket),并进行“部件”分解,设计市场应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把对具体移动商务服务的感知转化成对“移动电子商务”的整体初步认识,并激发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点的求知意愿。(2)将设计的问题进行拆构、提炼、上升至移动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点并融入到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中。如,在电子支付类课程中增加移动支付,探讨移动支付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支付的优势、移动支付的安全控制、移动支付用户群的培育方式;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突出手机终端嵌入式广告营销、实时App应用营销、基于客户定位的精准广告投放等新型营销理念;在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类课程中,带领学生分析App应用市场发展状态,激发学生开发新型应用的创意;在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技术类课程中,增加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如在Java语言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感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基于Android的Java应用开发。(3)在高年级的实习实践课程中,完成移动应用创意的模型开发、App应用市场投放、移动广告策划等,全面完成移动应用服务核心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再次深入认识并综合应用移动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知识。

  三、移动环境对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电子商务专业具有典型的基于市场驱动形成并顺应市场发展的学科特征。高校电子商务本科教学中为提升学生应对移动商务市场发展的心理准备及运营管理技能,需首先提高教师对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敏感系数,并开展前瞻性研究,为培养学生打下扎实基础。

  (一)重视提升教师对本科移动电子商务教学的心理认同

  借助于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宽带化和宽带有线网络的移动覆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娱乐、应用及电子支付活动。随着智能终端的逐步普及和手机上网用户规模的不断攀升,目前,国际、国内已初步具备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条件,移动电子商务的广泛开展不再是一种未来趋势,而是已经形成的商业气候。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应积极认识市场发展规律,并适时打破原有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嵌入式”模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二)通过移动商务校企联合研究类平台协同专业教师的前瞻式研究与行业发展研究

  随着传统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快移动业务渗透,以及移动电子商务所特有的位置相关性与个人特性可识别等特征,传统电子商务无法覆盖的细分市场不断涌现,新的应用层出不穷,这也吸引了大批的新进入者,移动互联网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其商务模式与产业链形态快速演化。因此,移动商务理论研究需要紧密结合市场发展,对特定移动商务活动的内容、情景与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和深入分析,才能有效揭示移动电子商务的内在规律。由于移动电子商务涵盖面广,受通信技术、系统应用开发技术、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等多领域学科发展的推动,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纯学术角度的个人研究难以与市场有效衔接并找到交叉创新点。校企及政府联合共建开放式移动电子商务实验室平台,不仅可以促进移动电子商务生态环境的发展,还可作为一种有效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前瞻式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有利于电子商务与相关专业的融通结合,开拓移动旅游、移动金融、移动动漫等新兴研究和应用领域,有助于培养出具有特色的复合型人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