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开发浅析论文(第2页)
40 次下载 3 页 4636 字【 字体:大 中 小 】
3.1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利用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使农村旅游特点更加明显,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关键就在于“文化精神”。在饮食中讲求文化精神,在游中发扬文化精神,旅游消费者也就能以体验美食的生活方式,实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体验。农村历史社会文化资料中的关于食物生产的文化背景、史料联系、风俗传说、人物事迹、风俗习惯等都是非常具有魅力的农村文化现象。例如:有些当地名菜小吃就常常伴随着传说和神话故事,可以进行开发利用,使游客能够边听(听神话故事)、边看(看原材料、施工)、边尝(尝味道)、边思(体验意境),真正地乐在其间。
3.2乡土传统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品
乡土传统文化资源是农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茶文化、美酒和乡土特色美食是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主要部分。在世界各地的农村地区都流传着不少的中国传统民俗食品,制造工艺技术独具特色,而且还带来了很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中国当地的中国茶文化、美酒传统文化和特色美食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其主要发展路径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国茶文化、美酒传统文化和特色美食传统文化资源作为农村民族色彩的主要部分,具备着很大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可成为农村民俗旅游内容的重要一部分。二是发展了多种特色旅游产品,各少数民族都提供了品种很多的名茶、美酒和食品,大规模的还是“藏于深闺人未识”,但商业化程度都非常有限,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现代科技改良传统的农村食品,让中国传统农村食品迅速地走向国际市场,对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3.3农村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文化特色活动
农村民族文化资源是文化特色游览活动开展的主要基础,在针对农村民族文化地方性和多用性的特征,在开展民族文化游览资源宣传活动时,先选择一个农村最具有代表性的、最有名望的民族文化资源,然后进行优化选择,对于菜肴科学合理配置后,根据游客的居民消费心态、游览目标地区的民族文化游览宣传活动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时地进行宣传,开展以少数民族风味菜肴为特点的农村民族文化游览宣传活动。
3.4农村文化资源对农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食物也是旅行中重要的六要素之一,由于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崇尚休闲自由的心理,因此乡村饮食文化资源也格外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以“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随农家俗,交农家友”的农村观光旅游日益成为新兴的潮流,而带有强烈乡村自然特色的农村文化也自然成为消费的大热门。所以,农村文化资源对农村旅游发展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唯有全面地发掘它,并使其合理地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才能使农村旅游良好地发展。
3.5深度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
充实农村旅游的内容,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确实非常丰富,各个民族、各种地区都有它自己的传统文化。但由于本地民族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现代食品快速下乡,使得各地农村的传统文化趋于类近性,没有当地特点。所以,为了丰富农村旅游的内容,对农村旅游的发展必须重视农村饮食的挖掘与整合。但基于农村饮食烹饪很少见于典籍,依靠民间传统继承发展的特性,农村餐饮文化信息资源的挖掘主要应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5-6]。(1)古代菜谱中国遗存的.古代菜谱甚多,有名的《山家清供》《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馈录》和《素食说略》等均记录了内容丰富的中国民间菜。清人的《调鼎集》里就有很多绝佳的中国民间功夫菜。(2)文人诗歌历代作家喜爱游玩风景,寄情诗酒,至于民俗美食也多有溢美之词。例如:杜甫《佐还山后寄三首》中的“白露黄粱熟”;白居易《即事寄微之》中的“饭下咸腥小白鱼”;陆游《野饭》中的“苦笋馔白玉”;李调元《中国竹枝词》中的“南人顿顿食鱼生”,等等。上述作家笔下的民俗美食,都相应具有传奇色彩的掌故传闻。(3)地道祖传于乡村的祖传美味名吃,具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例如:明代最有名的官府食书、收菜1010种的《宋氏养生部》便是由宋诩及其父母一生辛勤执掌中馈的结晶;还如“芥末墩儿”便是由满族市井之家所创制的美味小菜。(4)民族村寨少数民族群众创制的本民族传统特色美食,是民俗食物的主要部分。例如:赫哲族的杀生处理鱼、朝鲜族的神仙炉、蒙古族的羊背子、白俄罗斯族的苏波汤、锡伯族的南瓜饺子、哈萨克族的烧马肠、彝族的砣砣羊肉、羌族的熏猪膘、苗族的瓦罐烩狗肉、傣族的烧烤花蛛蛛、毛南族的露蒸红薯、仫佬族的甜炒蝶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