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酒文化(第3页)
本文共计91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酒的祭祀功能
传统的汉族祭祀活动大都有三祭:春节祭、荐新祭(收获季节的农耕习俗)、清明祭,这些祭祀活动中都离不开酒的存在。以春节祭祖的习俗为例,祭祖寄托了后世子孙对祖先“水源木本”的情思和“慎终追远”的悼念。除夕前一日,家人都把“宗谱”悬挂在堂屋的北墙上,下设供桌,摆上供器、供品。贴上对联吊钱等物,作为祭祖的神坛。除夕的上午,家中老少要带着烧纸和白酒去先人的坟头烧纸奠酒,意为给逝者带去钱财、酒肉。烧完纸,奠完酒,要点上一饼爆竹,意为请先人在此“喝酒拿钱”。同时。除夕十二点除焚高香、烧大纸、供酒、奠酒的祭仪外。还要添加供饭、子孙们磕头礼拜的祭仪,酒在这里又一次充当了主祭品的角色。除祭祖的活动外,一些少数民族还有祭天地、川泽、山林、社稷、芒神、蚕神、财神、龙王爷、药王爷、牛王爷、马王爷等祭祀活动,寄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口平安的愿望。
五、小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从不单纯的作为一种饮食,而是作为一种传达寄托情感的媒介,一种交际往来的手段和符合。中国传统酒文化有着浓郁的精神文化特点,它被寄寓了丰富的个人希望和社会期待。同时在中国传统习俗中,酒文化也具有独特的功能,它的功能和价值都已经远远超出了酒自身所具备的内涵。所以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把广阔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实际社会功能相统一的文化功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浅谈中国酒文化(第3页)3
说起国人的饮酒习俗,确实很有趣。婚丧嫁娶,大小聚会,都不能没有酒,无酒不成宴嘛,有酒才能营造氛围,才能酣畅淋漓,增加相互间的沟通和感情,在这样的场合中同样也能显现众生真实的另一面。自杜康造酒以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饮酒文化也可谓是源远流长。
酒是什么,是粘合剂?是导火索?是色媒?还是豪情壮志?确实难以定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过饮是可以使人的思维混乱、行为失常,所以,我以为饮酒的最佳度为——微酣状态。
从人们的本意上说,饮酒是件愉快的事,都并不希望过饮,并不希望失态,因此在席间也往往推辞、恳求不已,但国人的习惯好像并不认可推辞和恳求:不饮--失敬,不饮--心不诚,不饮--不给面子,所以更在意劝饮:或命令式的,或诱导式的,或以身作则式的;不饮,或许是因为不胜酒力,或许被理解为不给脸面,或被猜测为心存敌意,因而往往使人左右为难:领导的敬酒不饮,想想后果吧;合作伙伴的敬酒不饮,想想利益的得失吧;长辈的敬酒不饮,想想孝道吧;些许风俗很是让人进退维谷。也于是乎,在半胁迫、半诱导中,酒过饮了。结果是既受了罪又坏了心情。
因饮酒玉成的好事不少,但因饮酒办糟的坏事也不少。接着又能引出酒风和酒德之说,聚众饮酒不可能大家都是谦谦君子、都想法一致。人与人之间,性情不一,雅兴不同,所以很难保证逢聚会就能尽欢而散,极易掺杂强差人意的情形。一场愉快的聚会往往会成为美好的回忆,同样不愉快的聚会也可能没齿难忘,耿耿于怀。
说酒是粘合剂,这有些奇怪,最常见的是,酒前或因客人之间不熟、或因某客人身价高,或因性别不同,大家都端坐齐整,神态较为肃穆,说话也较为谨慎。但是几杯酒下肚,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先是僵硬的面部肌肉舒展开来,语气变得亢奋起来,随之气氛热烈了起来,话语也随意了许多,表情也不是那么冷漠的了,甚至都可以忽视身价、性别的差异,大有恨相见恨晚之状。而每每曲终人散,竟有些难舍难分,更兼分手时喷着满嘴的酒气摇摇晃晃、絮絮叨叨,总是那几句暖心窝子的话。
说酒是导火索,那也是家常便饭,同样是几杯酒下肚,对话语的措辞、语气极为的'敏感,对神态的捕捉极为灵敏,几丝几豪都可能引起警觉,引起不快。在酒精的作用下,一些曾有过节的,或在长期彼此关系不佳但尚能保持缄默的,此刻不能隐忍了,于是揭竿而起,拍案怒斥,直至反目,互殴。
至于酒是色媒之说,自古就有之。久已心仪的或者突然而至的性心理,在酒后被激活。在灯红酒绿之下,在迷离的醉眼中,在万般的风情里,于是演绎了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同样也演绎了许多孽缘。


化学分析仪器在环保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
分析化学在陶瓷原材料检测方面的应用及举例
秦腔的来源和发展
HACMP的历史和发展
象棋的变化和发展
试析我国内衣的发展趋势毕业论文
ED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IP在EDA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的意义
探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论文
EDA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电子采购的应用和发展
工程施工中材料价格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论文
浅谈塑木材料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相变材料对轻质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改善论文
材料语言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成本优化研究论文
浅析影视动画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论文
高分子材料简历模板
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
浅析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