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作品答题知识与思路(第5页)
本文共计921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③思考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④思考其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作用: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另还可从形象塑造等角度分析。
附:小说的标题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可点明主题,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拓展:
一、中国语言变革史
(一)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阶级关系的变革,社会经济的
发展带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思想文化异常繁荣的景象,各大家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见解,各国统治者也纷纷招揽贤士、网络人才。另外,私学、讲学的兴起造就了一批有才干、有胆识的先进的思想家。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追求语言形式美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谓是一个孕育着新鲜和变化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开始孕育、萌芽、生长,语言文学的发展进入的比较自由的阶段,语言文学的题材有了较为细致的划分、风格有了较为明确的特点。另外,玄学的兴起以及佛教文化的传入更加丰富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语言文学的创作。最后,语言形式的美感越来愈多的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上。
(三)五四运动,一场新文化语言大变革
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大的意义在于其所产生的促进汉语、书面语发展的伟大创举。从《新青年》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西方先进文化的输入到《人的文学》对人道主义思想的倡导、人性理应全面发展的普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的一次空前绝后的解放,宣扬了人性的解放、自觉、自由平等,宣扬新观念、新思想,最终为中国现代民族语言奠定了基础。
(四)网络文化,超越现实,信息共享
网络文化的发展始于20世纪中期阿帕网的兴起,网络文化因其特有的虚拟性、超时空性、开放性及自由性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社会的面貌。网络文化承载着传媒、交往、知识载体、娱乐等功能在提高人的素质、丰富人的视野的同时,也促进了文明社会进程的发展。
二、中国现代文学形式
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语言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文字来反应客观的现实艺术,而文学形式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主要有诗词、散文、歌剧、小说。中华民族文学形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文学形式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特色、特有的审美理想,而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里的瑰宝。
三、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影响
中国语言变革最辉煌最耀眼的时期莫过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判传统封建文化、提倡白话文运动和简易文字运动、提高国民素质,这对于中国近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语言变革对诗词发展的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语言变革在初期主要表现为强调将诗词从文言文体重解救出来,创立新的自由诗体;后期强调诗词要讲求音韵节奏、节句匀称、视觉直观等。诗词在充分的结合了描述、抒情和象征三种形式后,使近现代诗词变得扑朔迷离、耐人寻味。另外,新文化运动后诗词的理论多从创作者自身的丰富的实践中所得,因此,充分具备实指性、可读性和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