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现代文学作品答题知识与思路(第6页)

本文共计921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语言变革对散文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散文的发展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得近现代散文自我的主体地位愈发突出,对于散文的全新蜕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散文是一种虚与实的结合艺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景、物,对于主体的生理心理映射需要在充分激活主体的精神来映射。新文化运动使得散文由文言的形式变成了白话,实现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接,使得散文在思想上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并愈发辉煌。

  (三)语言变革对歌剧发展的影响

  歌剧的萌发与产生发展是为适应社会文化变迁与群众需要而产生。在充分的借鉴的西方歌剧经验的基础上,五四文化运动时期,大型歌剧《白毛女》的艺术精神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戏剧模式是有民族特色的歌剧的里程碑。随后,一些先进音乐家尝试综合联合音乐、舞蹈、诗歌、戏曲等多种形式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为中国观众尤其喜爱的民族新歌剧,这在继承民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借鉴的西方大歌剧的创作技巧,使音乐跌宕起伏并赋予戏剧效果,使得近现代歌剧充满了民族韵味和时代特色。

  (四)语言变革对小说发展的影响

  小说作品本是以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发人深省,使人们对较突出的现实问题进行关注。五四时期,较多的青年人渴求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想通过塑造一定的人物形象演绎出现实生活中劳动者命运、教育、人生意义、社会政治等现实问题。另外,五四新文化运动首先变革的语言,运用新白话文创作的小说题材在写作技巧、写作形式、写作题材上进行了改进,使得更多的中国民众能够读懂小说。

  四、结论

  文化是艺术化的语言,每一次的语言变革都伴随着文化形式的发展与变化,诗词由从前的形式严苛、思想跳跃发展成了现如今的视觉直观、耐人寻味;散文从过去的政治色彩。语言强烈演变成了如今的细致华美;歌剧由过去的单调乏味创新成了现在的民族新特色;小说从过去的文言题材、单一讽刺蜕变成了现在的发人深思、题材广泛。语言变革在某种意义上讲对于文化形式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推动了新文化形式的发展及演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