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金融管理 > 正文

金融学论文(第9页)

本文共计1612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国际化课程并不等同于双语课程。国际化课程,固然离不开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但更强调国际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整个专业知识构架的掌握为目的。鉴于《货币金融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又缺乏感性的认识或直观的体验。在授课的过程中,一方面,采取浸入式教学模式,使用全英文课件,但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一些关键性的概念用汉语做适当的解释。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英文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锻炼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强化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的使用,提高学生参与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六)考核方式

  《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的考核,注重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考核,相应提高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平时成绩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对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的评估。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作业练习、课堂提问、小组展示和课程论文。小组展示是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结合授课内容,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来进行分析和探讨,着眼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尽量用英语来阐述观点,不仅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课程论文则着眼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四、推进《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建议

  开展国际化教学和创建国际化课程,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于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授课团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

  (一)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国际化程度

  教学能力的国际化程度是影响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后续的建设过程中,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一方面,为教师创造更多出国学习的机会,提供更多接触国际化教学的途径,不断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高教学团队的国际化授课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一些外籍教师参与授课,增加学生与国外教师交流的机会。

  (二)创新国际化课程教学模式

  国际化课程建设的过程是教学改革的过程。不仅要求教师了解、研究和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同时还要传承国内教学中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构筑适合中国情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国际化课程建设模式。[4]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学生思维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将进一步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借鉴翻转课堂的某些做法,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三)注意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国际化课程建设,需要处理好国际化课程与非国际化课程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注意国际化课程与非国际化课程之间的衔接,也要注意不同国际化课程之间的协调。比如,“金融英语”和“货币金融学”课程之间的衔接。国际化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掌握一些术语的英文表达,这是提高国际化课程授课效果的重要基础。因此,《金融英语》应该开设在《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之前。另外,还要注意不同国际化课程之间授课内容的协调。比如,我校的《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都是立项建设的国际化课程,这些课程之间难免存在在内容的交叉,要做好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四)有效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国外高校的一些免费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网络开放课程,使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国外课堂,也是国际化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帮助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如要求学生课下观看网络公开课,比如耶鲁大学的《金融理论》,耶鲁大学的《金融市场》等全英文金融影像资料,并组织小组讨论,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