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发展策略论文(精选15篇)(第12页)
110 次下载 24 页 42006 字【 字体:大 中 小 】
3、传统报纸的利润收入遭到分割
新媒体与传统报纸在盈利模式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新媒体主要采用服务、产品应用、内容为中心的商业盈利模式。传统报纸则一般采用以广告为核心的盈利模式。早在报纸形成之初就已确立两次销售的运营模式,首次销售即将报纸出售给读者,但报纸印刷、采编、发行的成本往往比较高,因此,这一销售环节常处于零赢利或负赢利状态。二次销售则是将部分报纸版面出售给需要做广告的商家,并依靠稳定的读者群体和报纸的发行量来吸引商家进行广告投资,这一环节的盈利是传统报纸的主要利润来源。可见,广告商的投资是传统报纸的经济命脉,是其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保障。但新媒体以其生动、丰富、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了大批拥有购买力的受众,同时,它发行的广告成本更加低廉、形势更加多样、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这对广告商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新媒体依靠这些优势逐渐分割了传统报纸的广告收入,挤占了传统报纸的盈利空间。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的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报纸的受众群体正在流失,利润空间正在受到挤压,内容优势也逐渐消失。因此,传统报纸若要突出重围,在新媒体时代重新焕发生命力,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革和完善。笔者根据多年研究经验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和发展:
1、与新媒体有机融合
传统报纸若要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认清自身劣势,并合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双方合作,互利共赢。首先,传统报纸要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创建自己的网站,将报纸中的“导读”和“简讯”部分上传到网站上,这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报纸覆盖面小、时效性差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导读和简讯部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进而购买报纸,稳定受众群体。其次,还可以与知名网站合作,利用网站知名度吸引读者,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还要改变单一的传播模式,将网络上吸引读者的信息有选择性的采编入报纸,引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与舆论接轨。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报纸若要做强做大,就必须打破单一僵化的创办模式,与图书、广播、电视、电子商务、期刊等领域加强合作,促使自身的传播形式更加多元化。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将近4亿人,传统报纸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传播媒体,与手机“嫁接”,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将音频、视频、文字等内容有机融于一体,创办手机报,形成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媒体报纸。
2、保存核心竞争力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若要增强自身竞争力,就必须保存核心竞争优势。首先要增强新闻报道的权威性,网络中的消息虽然更新快,但大部分缺乏足够的权威性。而机关报、党报等传统报纸则一直被视为人民的“喉舌”,可以及时发布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因此,其信息内容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其次,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虽然信息量巨大,但信息来源混杂,缺乏必要的真实性。而传统报纸通常由记者实地采访或考察,信息来源明确,具有较高的真实度。最后,要加强可读性。可以将某些新闻以故事的形式来叙述,或在新闻中融入一些故事性细节,以此增强读者阅读兴趣。同时,还可以将一些枯燥的“硬新闻”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呈献给读者,增强信息的娱乐性,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信息。
3、积极走出竞争误区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报纸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若要在这些竞争中取得优势,传统报纸就必须走出竞争误区,在观念、操作、认识层面端正态度。首先,避免盲目的扩大版面。目前,一些报纸为了扩充信息量,与网络信息一较高低,将每天的版面扩充至六七十,甚至一二百版。版面扩充无疑将增加办报成本,为了保证盈利,报社只好多扩大广告版面,致使报纸逐渐发展成为读者最反感的“广告报”。其次,要避免“价格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报纸的受众逐渐流失,部分报社为了挽留读者,扩大发行量,就盲目的降低价格。一些报纸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只能靠广告收益勉强维持。“价格战”引起的恶性竞争最终只会制约传统报纸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