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3篇)(第9页)

本文共计3874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孔乙己第一次出场(要求学生朗读并简要分析)

  (2)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要求学生朗读并简析)

  (3)断腿前后两次肖像的对照,更加显出他的遭遇之悲惨。

  3、语言描写:

  如: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迂腐不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4、神态描写:

  睁大眼睛(极力想为自己争辩,维护做人的.尊严)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酒客的讥笑戳痛他内心的伤疤)

  5、动作描写:

  如:“便排出九文大钱”的“排”,表现出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向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表明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他掩饰自己虚荣的心理。

  “摸出四文大钱”的“摸”,表明孔乙己穷酸潦倒到了极点,他的境地非常悲惨。从“排”到“摸”的动作变化,说明孔乙己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穷酸潦倒至极。

  “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的“走”,“走”字十分贴切,“走”本来只适用于脚,而孔乙己却用“手”来“走”,说明了孔乙己只能用手支撑身体的全部,腿已经完全被打断,受伤惨重,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此时的孔乙己已全无人的尊严,更突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二、研读探讨

  1、学生阅读课文前三段,并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科举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明确:

  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和“长衫主顾”两大不同的社会群体,表现了当时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学生通读4—12段,讨论:文中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笑?作者用笑声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讨论后明确:

  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这哄笑主要来自于“短衣帮”,他们也是受苦人,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色彩,小说以“乐境”写哀,更见其哀。也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

  3、小说没有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小说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给读者以真实感,“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见证者,小说以一个纯真的少年的视角来写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映照出社会的冷漠,更富有感染力。

  三、合拢课本,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恶,揭示了民众的思想麻木、愚钝的精神状态。

  四、拓展思维

  假如孔乙己终于“进学”而后中举,他的生活状况会如何?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爱穿长衫的孔乙己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悲剧也值得我们深思,面对变革的时代,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是否有勇气脱下那一身“长衫”呢?为师者愿孔乙己的悲剧不要在我们身上重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