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15篇(第13页)
117 次下载 25 页 47258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当然,方法不是一元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其他能够提高学生文本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进行作品选课程教学时,就某些文本’譬如《阿(正传》、《百合花》、《铁木前传》等,要求学生细读后预先进行综述性研究,这种对于文本接受史的研究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审美理解,同时也会增强其审美感知力。
第三,创建日常训练与综合考核模式。课堂讲授时间毕竟有限,对文本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努力去创建一种日常训练与综合考核的良性模式。日常训练方面,通过开设《文学评论与写作》、《文本细读训练》等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现当代某些细读的经典文本作为范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比较和创造。综合考核方面,改进考核内容和形式,祛除死记硬背的弊病,灵活出题。譬如作品选课程考核,可以采取作品鉴赏分析的形式,但并不一定都要以单篇论文来完成,亦可以几个片断、两三个细节、一两个人物的分析形式进行。文学史课程考试,可以试行开卷,文本分析的内容应该占一定比重。
我们深知,问题的提出固然重要,后期的改革与实践则是重中之重。目前现当代文学领域的一批研究者正在做着普及和实践这种理念的工作,其中有很多处在教学第一线。相信他们的努力一定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具体有效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现当代文学教学实际效果与应该效果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果鲁伯柯夫.文学教学法[M]方拯,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2]温儒敏.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空洞化”现象[J]文艺研究,20xx(3)
当代文学教学的论文8
通常来说,开放性课堂教学从三个维度上进行:即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空间由封闭到开放到融合,教材的知识空间与学生的经验空间由封闭到开放到融合,课堂的学习空间与学生课外的生活空间由封闭到开放到融合。
现代文学部分,我们主要采取课堂讲评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堂课先将一些要重点阅读的篇目列给学生。要求学生找到相关书籍,并开始阅读。教师先主讲每个阶段的文学史概况、代表作家和作品并以专题形式进行。每个专题进行之前,先布置具体的阅读篇目,并提出问题,交给学生思考,然后教师精讲作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现代文学时期有成就的作家很多,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的,具体授课过程中,要针对不同作家的情况进行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这就要抓住每个作家的独特之处;再有,由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所以课内教学只能尽量讲重点,多讲启发性的东西和拓展性强的东西,以便学生课后自学;尽量做到即使学生课前不读作品,但通过教师讲解之后,课后有兴趣去阅读;最后利用学生爱上网的特点,建议并鼓励他们开设专业化的博客、空间,把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写下来,或者将搜索到的资料整理收集到博客里,要求他们每天保持一个写的状态,也是培养专业感觉,让他们通过现当代文学的学习拓展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去。
而当代文学部分的教学,我们则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专题式教学方式,由每个学生负责一个专题的讲课。
首先是准备阶段。教师提出要求:第一,反复精读原作,得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第二,全面了解该作家生平及其创作情况;第三,查阅有关该作家或作品的一些重要评论文章;第四,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及网友评论。所有这几项工作,都要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
然后学生写好电子讲稿,发送给教师。讲稿要求包括以下内容:作者生平及创作简介;专题涉及的相关文学思潮和运动、现象介绍和评价;代表作故事梗概及作品分析评论,评论又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包括主题和题材、人物形象塑造等等,形式包括创作手法、体裁特点、结构特点、语言特点等方面;涉及专题的有关评论的一些代表性观点及你的看法、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或地位等。
教师审阅认为讲稿合格后,学生方可讲课。讲课时要求主讲学生穿着举止大方得体,声音清晰洪亮,普通话标准,语速适中,板书规范严谨。有不足之处,教师随即指出,并给予示范指导。这也是师范学生教师技能的一次训练。
专题讲完后,教师再引导全体学生共同探讨一些与专题相关的、热门的话题,充分听取每个发言学生的观点,并做出评定,然后向学生介绍与专题相关的前沿学术信息和成果,激发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