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浅谈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第2页)

29 次下载 2 页 271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再者如王安石,他晚年二次罢相、退隐钟山后,创作了大量禅诗.这些禅诗主要表现在以禅典入诗、以禅理入诗和以禅趣入诗三个方面.其中禅趣诗最能代表王安石禅诗的成就,具有取境小巧、造语精工,善用譬喻、问句及诗风清雅、诗味含蓄等独特艺术特色[3]。如王安石的《悟真院》:“野水纵横漱屋除,午窗残梦鸟相呼。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无”[4]。此诗乃诗人退隐钟山后游寺所作。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悟真院所处之地很是清净与安宁,仿佛远离了红尘俗世 ,有的只是山与水的相伴,也正是如此,全诗充满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禅意。

  最后值得我们一提的是唐代诗人王维。他字摩诘,一生都奉佛,长年茹素,也被称为“诗佛”。正因为他笃志信佛,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他的很多诗作也都精致巧妙,颇具禅味。像《山居秋暝》中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5]。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以动写静,所有的意象都表现"空山"是如何的超离尘嚣。看似一幅清新生动的山中晚景,却反照出一个"空"字。而此诗中的"空山"显然不是空无所有的山,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一种内心深处寂灭无常的心境。

  佛教之融入文学之中,使得“佛教”与“文学’这两个概念在历史的进程中相互交织而共同发展。它们相得益彰,彼此交相辉映,为人间激荡出智慧的火花,同时也投射出生命的灵动与感悟。历经二千年悠远岁月的递嬗,中国文学因佛教的幽邃智慧而更加丰盛。文学邂逅了佛教,带领我们进入的是一个真善美的境界,而畅游在这样的一种境界里,我们所获得的,则是一种心灵上永恒的享受与感悟。

  【参考文献

  [1]陈明吾,吴宏波.<西游记>中的佛、道关系解读[J].湖北科技学院院报,2013(08)

  [2]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霍松林,张小丽.论王安石的晚年禅诗[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4]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顾青.唐诗三百首-名家集评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