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初中生物论文

本文共计3291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初中生物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生物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论文1

摘要:

“活动化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加强科学活动探究、激发兴趣、提高素养,是开展生物课程的宗旨。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就如何加强生活活动研究,提升学生生物素养问题进行浅要探讨。

关键词:

初中生物;活动研究;生物素养

  生物课程要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出发点,从小培养学生各自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该利用各个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其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便会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生物教学,教师应该用新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程教学中以探究性试验居多,生物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和敏锐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实验教学可以使生物课变得活泼,学生兴趣得以提高。

1兴趣从质疑开始

  掌握生物的活动规律,探究生命本质,是学习“十万个为什么”的根源,根据学生已学知识,结合新知识,巧妙地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描绘一下日常常见的花果,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讲解“两栖动物”时,老师可以引用小学课本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提出问题:“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一样吗?有哪些不同?”“小蝌蚪能离开水吗?”“蝌蚪妈妈可以离开水吗?”然后结合课堂内容,做出解答。试想,在学生兴趣正浓时,老师给他们讲解,效果怎么能不好呢?

2兴趣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生活中有许多生物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巧妙地利用这些资源,使课程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比如:教师可以拿酸奶做例子,这种既好吃又有营养的食品,它的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酸奶。在这一过程让学生自己亲自查阅资料,明白酸奶的制作过程、原理。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知识、丰富了课外活动,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习“饮食营养与健康”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每天的饮食,让大家判断是否合理,课程讲解完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套合理的饮食方案。生活中生物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探究,一定会提高我们的生物学素养。

3兴趣体现在游戏中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如果有可能,这种游戏教学法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例如: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做“捉蝴蝶”的游戏。对于做游戏,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一游戏,学生会体会到蝴蝶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对课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探究。在学习“呼吸系统”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做深呼吸,看谁闭气的时间最长。在学习血液循环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表演抢救病人的情景,以此让学生掌握血型的分类,为什么要配血型等常识。总之,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得到了欢乐,也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使学生对生物学这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4兴趣体现在探索中

  探索实验重在参与的过程,教师并不是要求学生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必须真正地参与进来。教师应当从根源上改变为完成教书的任务而做实验。教师应该站在为学生服务的高度看待探索实验。通过探索实验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课本知识,还应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研究“水对植物的作用”时,对于将耷拉的芹菜放入水中会出现的现象,先让学生自己假设,然后亲自做一做这个试验;在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食物放在不同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总结出霉菌的生长环境。生物课中诸多的探究试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探究实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要勇于怀疑一切,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设计方案时要做到科学化、简单化。当然,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并不充足,仅靠学生难以设计出好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靠拢,通过分组讨论,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方案。不要刻意要求学生必须做什么,让他们先学会模仿,然后再鼓励他们创新。

阅读全文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