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精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论文(第6页)

本文共计3986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策略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受到很多因素的威胁,为了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

  (一)隐藏IP地址。要想攻击计算机系统,**就必须获取IP地址,然后可采用攻击手段进行攻击,**主要通过网络探测技术获取用户IP地址。为了防止受到**的攻击,可采用代理服务器对IP地址进行隐藏,在这种情况下,**并不能够获取真实IP地址,他们所获取的地址为代理服务器IP地址,有利于确保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使用户IP地址有效隐藏。

  (二)做好信息加密保护工作。网络加密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链路加密、端点加密、节点加密。链路加密可确保节点间链路信息的安全性;端点加密有利于保护系统内数据,确保源端用户至目的端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节点加密可保护传输链路,对目的节点、源节点两者间的传输进行保护。在实际加密设置操作中,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加密方式进行选择,确保信息安全。

  (三)提高网络系统设计的可靠性。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可靠,就必须全面分析网络系统,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就局域网而言,以太网所有节点可对局域网内两个节点通讯数据进行截取,为了获得以太网数据包,仅仅只需监听任一节点,并对数据包进行分析,便可获取关键信息。

  (四)鉴别用户身份。用户进至系统前,网络管理者要鉴别用户身份,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内。针对合法网络用户,网络管理者要给予登记,并明确用户资源访问权限,提醒用户在登陆系统时,设置难度系数较高的密码。

  (五)防火墙设置。网络防火墙技术属于互联网设备,可对网络内部环境进行保护,防止非法访问的情况发生。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检查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监督,明确网络通信是否通过许可。根据使用技术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过滤型、地址转换型、代理型、监测型等几种类型。代理型防火墙处于客户端、服务器两者间,可阻挡两者数据流,及时发现非法入侵现象,如果客户端需对服务器数据进行获取,则需将请求发送至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可索取数据,并通过客户端,将数据传输给用户,防止网络数据受到外界侵袭。监测型防火墙可主动、实时监测不同层数据,能够对外部网络攻击情况进行检查,同时也可防范内部攻击,可有效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3结语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网络攻击会导致企业出现巨大经济损失,也会致使用户信息被泄露。

参考文献:

  [1]彭珺,高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xx,(01):121-124,178.

  [2]陈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xx,(03):44-47.

  [3]朱亮.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其安全防护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8):4389-4390,4395.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论文5

【摘要】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现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一个关注点,网络信息安全在硬件设备、系统运行、网络运行和外部攻击等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此要采取各种进行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如加强硬件管理和维护,系统的及时维护,网络安全使用,数据加密等方法。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安全防护;网络;系统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

  1.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问题

  1.1.1硬件设备的运行隐患硬件系统包括了系统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等。大多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对相关的硬件设备进行充分的维护与更新,久而久之,这些硬件就会存在一些运行隐患,从而使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失去效果。1.1.2自然灾害等对硬件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损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有相当大的脆弱性,自然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地震和污染等因素都能对这个系统的相关设备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引发大规模的系统断开事件。

  1.2网络安全的脆弱性

  网络信息具有相当大的开放性,其依赖的TCP/IP协议本身就不具备较高的安全性,登录认证较为简单,因此容易受到各种安全威胁,计算机被攻击,相关数据被篡改和截取都可能发生。网络安全的脆弱也使各种人为的恶意攻击频发。一种主动攻击,即有人恶意的通过一些各种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选择性破坏,使网络信息失去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的正常读取;另一种方式是被动攻击,攻击者出于各种原因直接截取、破译用户信息。这两种攻击方式都会导致网络信息的泄露以及运行破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