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临床医学专业的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593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应以高素质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能顺利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

  1.创新基础实验教学模式,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实验教学平台。

  将医学基础课实验,按照功能相近、相关学科实验课进行优化重组形成四大实验模块,即:①人体机能学实验(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②人体形态学实验(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③人体显微结构学实验(病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④病原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每一实验模块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传统的基本验证实验(50%~60%);第二层次开设综合性实验,独立开设跨学科实验(25%~30%);第三层次是设计性实验(或课题实验)(10%~15%)。

  三个层次的实验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基本验证—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相互支撑的实验教学体系。

  学院为配合实验教学改革,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将内容相关、实验手段相近的课程的实践教学融合为4个实验教学平台:①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平台;②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平台;③人体显微结构学实验教学平台;④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

  2.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①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与先进技术结合汲取或沿用传统经典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引入有实际价值的技术手段或者具有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

  如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模拟或情景教学等。

  ②探索开放性实验教学,强调个性化教育开放式实验教学既包括实验室、实验场所的开放,也包括实验内容的开放。

  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爱好和意向,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和内容,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从实验设计、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的准备开始,从而形成了对优秀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良好机制。

  ③改变“以教师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对于传统的基本验证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准备、操作、数据采集及报告编写等内容;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实验背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最后完成研究报告。

  3.改革临床技能教学模式,重组临床技能培养内容,构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临床技能是每个医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成为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一名医生从业的基础。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使得在患者身上进行医学实践技能操作的困难与弊端愈加凸现,过去单纯依靠病人实施的传统的临床技能训练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学要求,改革临床技能教学模式,重组临床技能培训内容,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实有必要。

  ①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构建多学科综合性临床实践教学平台,以培养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为目的,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构建多学科综合性临床实践教学平台。

  包括:问诊和病例分析教学平台;体格检查教学平台;外科基本操作教学平台;妇产科和儿科学基本操作教学平台;其他临床基本操作教学平台;初级心肺复苏操作教学平台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平台。

  ②重组临床技能训练内容,构建临床技能课程体系,以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指南为蓝本,将分散在各专业的临床技能重新组合,形成全新的临床技能课程体系,包括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临床岗位技能训练。

  重组后的临床技能训练内容涵盖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皮肤性病学、神经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和影像诊断学等临床技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