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试论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7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即学即用的方法,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后面加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小任务,当然要确保这些任务与前面所学知识紧密相连。此外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加人一个综合性的大任务,集中体现前面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挖掘计算机应用的实例,设计一些环节来让学生显示自己的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例如,在上windows中“画图”的第一节课时,可以让学生将他们用计算机画的第一幅作品,做成windows桌面的“墙纸”,当学生看到“桌面”上摆的是他自己的作品时,心中自然兴奋不已。几次课后,又让学生在“画图”中制作自己的名片,并为他们印制出来,当学生拿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名片时,一定会将它珍藏。在这里不仅仅是知识的应用,更多的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在我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的任务很少有千篇一律的结果,我总是有意在任务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去思考、去设计、去创新。

  2.2因材施教

  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还需要因材施教。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长,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几十名学生。尤其是当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差异愈加明显。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我们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

  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也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在计算机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一,就是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画一幅图画,制作一张名片,打印一个报告,编制一份小报,统计一个报表,设计一个课件等等,这类开放型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我用来实现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二是,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我都会设计几套任务,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他的任务则写在纸条上,随时发给那些走在前面的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就在学习成绩表为学生加上一颗星,并发给下一个任务,有的学生可以多完成一个任务,有的可以多完成两个、三个或更多的任务。

3、结束语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要重视的问题。在中学计算机学科教学中,这个问题又具有特殊性,从教学内容上有其难点,从上机教学的方法上又有其优势,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