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会计信息的作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9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对上市银行股东权益的影响。公允价值变动对股东权益的影响主要反映于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从总体上看,2007~2009年,14家上市银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东权益比值的平均绝对值分别为2.63%、2.43%和0.66%。2010年14家上市银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合计为-36.25亿元,占股东权益合计数的比率为-0.12%,这说明公允价值变动对银行股东权益的整体影响较小。从单个银行看(见表3),2007年11家银行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为负值,只有3家银行的公允价值变动额为正值;公允价值变动额占股东权益比例最大的是民生银行,为13.51%。2008年、2009年公允价值变动占股东权益比率为负值的银行分别减少至4家和6家;在2010年,公允价值变动占股东权益比率为负值的银行增至12家,其中变动幅度最大的是深发展,为-3.96%。上述分析反映出公允价值变动对银行股东权益影响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对个别银行的股东权益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结论

  (一)研究结论商业银行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变化,对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宏观层面看,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的整体财务状况并未带来实质性影响,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国金融产品单一,利率和汇率还未完全市场化,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市场影响仍比较有限;二是在监管当局“谨慎适度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监管思路下,上市银行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比较谨慎。从微观层面看,公允价值变动对个别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和股东权益产生了较大影响,增加了上市银行的财务波动性。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不高,加之会计准则体系仍不完善,导致商业银行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仍存在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公允价值测算的主观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范围相对较狭窄,因此上市银行缺乏金融工具相关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需要依赖大量复杂的模型进行计算,这样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判断,影响公允价值的“公允”。二是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将加大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公允价值计量将银行的会计核算与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更加明显,这将使商业银行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增加资产负债管理难度。

  (二)相关建议一是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拓宽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应深入研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的计量与应用,加强计量方法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如在对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会计处理上,可以取金融资产某一时期市场交易价格的平均价格作为计价基准,从而熨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顺周期效应”的影响。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有利于增强银行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建议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逐步推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二是强化商业银行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一方面,要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利用会计信息围绕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收益性的动态平衡拓展资产负债管理工作,通过实施全面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促进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银行的相关经验,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逐步建立涵盖全部业务管理信息的数据平台,优化各项业务流程,把公允价值估值的不良操控控制到最小范围。同时,商业银行还要重视和加强对会计专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公允价值会计的有关要求及其操作要点。三是提升监管效能,做好监督协调工作。为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准确、有效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降低市场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必须提升监管效能,规范公允价值的应用。一方面密切关注单个银行的财务波动性,要求银行定期提供关于如何运用公允价值的辅助信息的监管报告,及时评估公允价值变动对我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影响。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积极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可会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一项专门针对银行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规范或指南,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