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艺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舞蹈教育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4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公共舞蹈教育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1、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组织学生观看舞蹈音像资料,以“画面”中那些优美舞姿,丰富的情感表达,来传达对美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进入自然的舞蹈学习状态。

  2、教学方法的多变性

  “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用形象、精炼的语言讲解舞蹈动作要领,再通过肢体示范教学,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动作,使得同学可以直接模仿,并用心理解和体会动作要领。但是随着高科技慢慢渗入教学,有了多媒体、电视教学等,更能成为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毕竟舞蹈是表演艺术,它是通过肢体来表达的,在教学中加以电视教材,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把握需要传达的意思。

  3、结对帮扶教学

  根据高校公共舞蹈的特点,是由全体学生参与的舞蹈学习。虽然不是高难度的舞蹈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些同学领悟掌握得快一些,就可以进行结对帮扶,把领悟慢一些或动作出现错误的与掌握得快一些的同学组成一组,互相纠正错误,避免动作的错误出现。

  (三)高校大学生舞蹈团队的不断涌现,丰富了校园文化,带动了高校课外艺术活动的健康发展

  经抽样调查,全国90%以上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大学生舞蹈队。而这些团队中的同学多是通过公共舞蹈教育的课程学习后,涌现出的一批骨干分子。因对舞蹈的热爱,自发成立的舞蹈团队。近几年,高校非专业同学参加全国各类舞蹈大赛的比比皆是。就拿江西第二届大学生舞蹈大赛来看,共48个节目进入复赛,非专业组23个节目,比例占了一半。虽然这部分学生可能在表演上达不到准专业的水平,可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自信地表演,充分展示当代学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并有效地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遇到的“瓶颈”

  1、学校领导的认识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明确

  迄今为止,还有部分高校领导同志一直对艺术教育的作用持怀疑的态度,甚至认为公共舞蹈教育可有可无,只不过是供休闲娱乐而已。艺术教育机构只是团委工作下的文艺干事兼管,没有设立专门的舞蹈教研室,据不完全统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等艺术教育专门机构的高校只占高校的18%。

  2、资金短缺。配备不齐全

  经调查,有些高校用在舞蹈教育上的经费严重不足。有一所学校每年投入自然科学研究上的经费达8000多万,而投入人文科学研究的经费仅有100多万,而真正用在普及艺术教育上的经费那真是少得可怜。一般高校进行舞蹈训练的场地,通常只是普通水泥地面的教室,没有铺设专门的地板、地毯、把杆,更没有镜子了。最多只是用普通迎宾用的地毯铺设在水泥地上,那样活动极容易受伤,更是无法达到训练的效果。

  3、师资力量缺乏

  2006年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指导方案》中强调,各高校应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加大配备专职的师资力量。就说北大、清华的专职公共艺术课教师都不到十名,那普通高等院校就更是无法按国家规定来配备;再从学历上看,从事高校公共教学的研究生教师的比例也只占25%,可见学历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五)提几点高等学校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构想

  首先,加大各校领导的重视,从认识上要重视,真正明确美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认清大学生普及舞蹈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再者,建立起公共音乐、舞蹈、美术等教育专门机构,由他们专门负责全校公共艺术教育,并指导学生开展各项工作。最后,应配备根据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0.15%~0.2%的专职教师,还应配给相应的教学场地、设备和需要的各项活动经费。

  结语

  有人曾经说过,科学使人求真,道德使人向善,而艺术使人尚美。没有对美的认识、没有具备审美能力、不懂得美育的价值,就创造不出绚丽缤纷的艺术世界。舞蹈训练作为是一种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因此,舞蹈教育对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高校开展公共舞蹈教育必要性和发展方向的阐述及做出的深刻理解,舞蹈教育势必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将中国高校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推进一大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