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开题报告 > 正文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通用16篇)(第17页)

本文共计4144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先进的教育理念。

  4、不断发现、搜集到的报刊、网站的动态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探其冰山之一隅。它首先应该是“新课标视野下”的一种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它必须是以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作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因此,我们立足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如何宣扬初中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诸如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及如何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和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作为研究重点,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根据以上界定,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现代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了解的现状调查分析;

  2)、新教材所蕴涵的本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弘扬;

  3)、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的策略研究;

  4)、家乡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

  5)、在新课标下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策略以及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6)、研究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如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成语故事演讲比赛、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励志篇等以及课本剧表演、观看有关展示民族文化的影视录象等)寻求新语文与弘扬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

  本校七年级全体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

  第一阶段XX年10月——XX年2月:开始实施课题:

  ①XX年10月:a)课题开题;b)“民族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

  ②XX年11月——XX年2月:a)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b)根据《课题标准》推荐的目录和老师根据班级实际补充课外阅读内容,并制订“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方案;c)课题组的老师每人设计一个与弘扬民族文化教学有关的活动课方案,资源共享。d)初步拟定文化课堂教学模式,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XX年3月——XX年7月: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①XX年2月——XX年7月:a)开始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b)邀请专家指导课题。

  ②XX年9月——XX年1月:a)开展语文实践活动;b)举行“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新模式”展示课;

  ③XX年2月——XX年7月:课题阶段总结:a)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评析。b)整理资料。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XX年8月——XX年6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

  ①XX年7月——8月:开展暑期语文实践活动。

  ②XX年9月——XX年6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