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护理学 > 正文

护理管理在整体护理中的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本文共计25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护理管理在整体护理中的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关键词】护理管理 整体护理 改革 实践

护理管理在整体护理中的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整体护理的开展,是我国护理学科学与国际接轨,以全新的护理观念和护理模式迈向21世界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开展整体护理,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整体护理可发展道路,同样,各医院也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订各自的管理目标和发展方向。

  我院按照卫生部的精神,在我院领导的支持下,开始积极探索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解决病人实际问题为导向,满足病人需要为目的的整体护理管理模式。

1 定位整体护理角度,统观医院发展全局

  1.1整体护理在现代医院发展中作用

  当今的社会,是在竞争中求发展,现代医院的服务,是将以病人的需求转化为病人受益医院受益的手段,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因此,医院所有的服务措施,一切改革方案,都要立足于病人的需要是否得满足这一点上,这也正是整体护理的目标和宗旨,所以,整体护理实施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的发展,护理体制的改革,护理意识的强化,护理手段的进步,必将促进医院整体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

  1.2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就是以病人的需求为起点,满意为目标,应当说,以病人为中心也是一种市场意识,也是一种竞争机制,但更是高尚的职业道德。整体护理的内涵,是把人视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五个方面的整体;外延包括护理教育、管理制度社会环境等。其中教育是整体护理的前提,管理是整体护理的保证。社会需要是整体护理发展的动力。

2 健全科学管理体系,保证整体护理落实

  2.1制订整体护理标准化优质服务程序

  为了适应护理服务由“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我院制订完善了整体护理优质服务程序,要求全体护理人员按照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方案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的要求,使病人在我院就诊及住院治疗期间的各个环节心理上、精神上均处于最佳状态。

  2.2制订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标准

  为了使管理趋向科学化、规范化,我院制订了包括正、副主任护理、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在内的各级人员岗位考核标准,从医德医风、护理专业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几方面分级考核,满分为150分。并始终贯穿着学习标准一落实标准,个人达标-科室达标-医院达标这两条主线,在这一过程中穿插自检自评,按照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这一组织结构传达、落实、检查、反馈各项标准的完成执行情况。

  2.3制订整体护理评价系统

  建立评价系统,应注意护理的连续性,把满足病人需要、为病人解决问题,作为衡量工作的准绳和护理成效的标准。

  组织管理评价的重点应为护理组织分工是否贯穿护理程序的有效保证;对护士行为主要评价行为过程是否符合护理程序,护理措施执行情况,言不由衷人是否真正接受,对护理效果评价中,核心内容是病人的满意度以及行为和身心健康情况的改善,我们的做法是随机地进行护士行为评价、护理质量评价、病人满意度调查(护理效果评价)。

  2.4建立和完善整体护理质量控制系统

  整体护理的开展,为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管理者的检查方法和力度,在整体护理中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管理者思维应围绕着整体护理的轨迹进行,经常调整视角和改进思维方式。把视角放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上,把度放在改进工作的措施上,不断完善现有适应新模式的管理方法和质控体系,应完善质量控制的层次系统:

  2.4.1医院各科室及各护理单位,是护理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的保证层

  医疗技术质控、护量质理质控、安全护理防范措施等都必须落实到科室,才能取得实际效果。因此,护士长必须对护理服务质量严格把关,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现组织管理严密性、规章制度严肃性、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性,加强科室护理各环节质量,起到指导、监督和组织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护士长应协调科室医、护、技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及相互质量控制。在这一层的管理者还应注意培养工作人员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意识,人人参与管理,共同把关,是完成科室质控的关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