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本文共计22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高职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也是教育界高度关注的问题。高职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专业、完善的课程体系,重视职业资格证书,校方还应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本文就高职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关键性问题
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与制造(简称CAM)专业,是培养掌握CAD和CAM技术专业人才的一门高职专业。CAD和CAM技术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工业发达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培养CAD和CAM技术人才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我国对CAD和CAM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
1.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该国工业、制造业的发达程度,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的进步。我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京津唐、长江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省份主要包括浙江、广东等大省。以广东为例,近几年,广东省的制造业发展十分迅速,装备行业不断崛起。就拿2010年来说,广东省的汽车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突破三千亿,在全国占据着第二的重要位置,份额占比更是达到了全国的百分之十。三一重工是全国著名的重型设备制造企业,并在行业内处于龙头地位,该企业在广东省已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随着近年来油气田的大力开发,重型机械设备的市场空间不言而喻。另外,智能机器人、核电站的开发、航空等大型制造工厂在广东省也有不错的发展。
2.CAD与CAM技术对制造业的重要作用。CAD与CAM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使其设计周期变短,生产周期也开始缩短。这两项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机电产品的精准程度,并且实现了机械高速化的目标。由于机械产品大多比较大型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在对机械产品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改造的核心技术。目前,社会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社会要求的提高,社会对CAD与CAM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懂设备操作,又懂设备维护,同时还具备高新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能力,这样的综合型人才才是社会最需要的。
3.CAD与CAM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随着制造行业的大规模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以广东省人才需求为例,2015年,广东省制造业人才需求增量就已经达到了87.7万人。而在2010年,制造业的需求人才已经占据广东省所有岗位人才需求的44%,而这其中有42%的岗位对技能等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此可见,CAD与CAM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有多大,培养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重任就落到了高职院校的身上。
二、CAD与CAM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在培养CAD与CAM技术人才中应该掌握其关键性问题。
1.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并根据课程体系进行CAD与CAM人才的培养,才能够达到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目的。首先,我们应该掌握CAD与CAM技术人才的就业方向,如绘图员、程序员、机械设备销售员等。根据每个岗位的实际需求,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够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其次,不同的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的软件操作能力。比如,绘图员要求会使用AUTOCAD、MASTERCAM等软件,程序员会经常用到SOLID-WORKS等软件。这些软件都是功能完备的商业化软件,需要学生们花心思去学习。
2.重视职业资格证书。CAD与CAM专业常用的典型软件具有等级考证的区别,如AUTOCAD、SOLID-WORKS等在全世界具有通用的原厂证书考证。而这些软件的考证等级,通常会被企业用来作为评价学生对软件运用熟练程度的标准。如果学校与这些软件公司能够开展校企合作,采用“项目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软件教学,那么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掌握软件知识,还能够学习到最新的CAD与CAM技术。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论文
学案导学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的思考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的相关讨论论文
高中生物理实验实践能力研究论文
对高中生物教材改革的探讨教育论文
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的创新教学
物理实验论文优秀[15篇]
浅谈装修须防居室物理污染
职高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谈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利和弊论文
[精华]高中物理学习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漫谈论文
论合伙企业的民事权利能力
机械数控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
试论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构建
德国著作权法中的私人复制与反复制问题
浅谈民事诉讼中的审判监督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