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8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3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
董延安和唐子惠(2011)指出,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应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解决复杂经济问题。高校在必要时可进行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思维,便于以后游刃有余地解决复杂的财务问题。完善管理会计学科理论体系,建立一套既满足我国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又与国际管理会计人才视野相联系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3.4增加学生参与企业实习环节,增强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重理论传输轻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实践能力差。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和基地。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以便把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实践中,企业与学校之间要形成双向互动,企业要及时反馈实习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学校与时俱进改善管理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型。学校可适当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走到企业中去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具体的经营实践及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决策及管理能力。
3.5构建高校毕业生信息反馈评价体系
高校人才培养是否适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效果分析得以验证。张倩等(2014)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从用人单位、行业和社会的认可度,以及毕业生的自我评价进行追踪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做出会计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会计类毕业生信息反馈评价体系,该体系应该涵盖毕业生去向、就业单位、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对新入职会计毕业生的反馈和评价及对高校课程设计及培养建议等内容,完善的反馈体系为学校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培养高端管理会计人才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通过设计问卷等方式反馈企业对新聘毕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的评价,以便高校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高质量管理会计人才。
四、结论
新时期我国亟须管理会计人才,高校应该承担起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职责,从以上五个方面出发,以期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继德,王霞.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20).
[2]佟成生,许素兰,李扣庆,等.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调查问卷分析[J].会计研究,2014(9).
[3]张倩,刘淑花,章金霞,等.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定位及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
[4]张成栋.加强管理会计能力框架研究,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4(7).
[5]赵海霞.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初探[J].华东经济管理,20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