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的论文
本文共计22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的论文
探索有效的发展路径、寻求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将现代农业经济理念与目前农业实际状况相结合,走出一条真正适应我国农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4年,G道格拉斯提出,可持续农业是环境重要性、食物充足性和社会公平性的有机结合,它强调的是人类自身发展与农业生态生产能力之间的协调,并且这种协调必须要建立在持续性、发展性、公平性和共同性的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可持续农业应该成为一种再生农业,是一系列使环境良性循环的农业经营过程[1]。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容易造成资源的承担力大于产出收益率的状况,如不及时转变思路、协调资源环境与利用发展的关系,势必会造成自然资源匮乏和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危机。目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在整体上改善初级农副产品的市场结构,运用先进理念建立新型产业链条,从而减少农产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2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在农业生产中追逐高生产力和高经济效益是一直是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目标。生产资料的开发利用、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一直以来都是以追求高的生产率为中心。但是随着农业经济水平的发展,后农业时代的经济发展特征开始出现: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单一化、经济活动缺乏活力、资源的利用出现无序开发、农业经济的发展原动力缺乏后续支撑,因此在我国农业经济取得较大发展的今天也出现了许多弊端和缺陷。
2.1农业科技化水平较低
受农业科技发展缓慢的影响,我国农村机械化水平在国际上还处于中下水平,现有实际从事土地种植业的农民由于受文化层次影响,还不具备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些因素致使目前农产品的总产量达不到需求指标,产品结构也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再加上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差别带来了土地劳动力大量流失的现象,农业科技研发的人力投入也相应地随之减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2.2农村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从农业生产方面看,农民个体种植生产中传统的粮食生产依然占有较大比重,其他附加经济作物的生产不论在经营精深度和生产规模化上都有所欠缺,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从农村企业发展水平看,大部分乡镇企业建立速度过快但规模和组织化程度不高,这种发展方式影响了产品质量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由此导致的低层次竞销也难以保证乡镇企业的后续发展,同时也降低了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这些都是造成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
2.3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经济效益的提高缓慢。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人们不自觉地无节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而破坏了农业经济的物质基础。例如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环保意识的淡漠,造成农村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日益加深。各类工矿企业对矿产资源的无规划开采,导致耕地数量的减少和山体绿化面积的减退。为追求产品数量和经济效益,大量无机化肥和农药的无节制使用,致使水源污染和土壤质量严重下降。
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3.1合理利益用资源,严格控制污染
加强环保意识。任何目的农业生产目标都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之下,无论生产技术还是生产方式都要优先考虑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各类工矿企业上马要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为原则;农业生产流程中要注重改进现有生产技术,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水土浪费现象;农业种植要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要严格控制地膜覆盖的面积,还要及时调整土壤与种植物的合理布局与调配;注意退耕还林措施的合理实施,加大农村护林制度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高污染乡镇企业的建设,加大对农副产品精加工的技术和资金投入,积极鼓励资源可回利用型加工企业链条的建立。
3.2加大技术投入,技术提高科技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