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5篇(精选)(第15页)
本文共计406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结语
高校的教育主要是阶段性的职业教育,它主要需要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能力,而且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需要确保这批人才能够将其知识体系合理地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所以具有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基于项目课程为主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它能够有效地帮助社会培养出各类的适应性人才,也能够更好地提高人才的质量,使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可以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也搭建了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所以需要不断地发扬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邹华福,周杨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科技信息,20xx,21(21):54-55.
[2]王自荣,焦阜东.能动就业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0(2):487-488.
[3]程真启,高峰,倪伟.高职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0(3):572-573.
[4]李俊秀,马应魁,王瑾,殷培峰,李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13(17):535-536.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0
【摘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普及到日常生活中去了,随之,中国迎来信息时代,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发展,计算机应用人才被社会迫切需要,如今社会对这类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高职院校教育是组成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几乎任何一个高职院校都设立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但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此类人才的社会反馈却不理想,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创新,只有改革创新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关键词】
计算机;高职院校;应用技术;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
:赵凯(1982-),男,河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随着中国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培育出更加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就显得尤其重要。每年有大批量高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的人才走向社会,同时,社会也对这些人才做出了合理的评判,但结果却不尽人意。由此,我们得出目前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有很多问题,这催促高职院校必须在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改革创新,为社会提供合适的人才。本文详细的分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改革策略。
1简要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特质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对象是该专业的学生,因此首先需要分析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的文化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不愿意去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导致他们的文化基础不牢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出来来自与高中职业职业技术学校,还有一部分来自与高考录取而来,高中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本身在文化基础方面就比较薄弱,高考录取而来的学生,在高中时,就对文化基础课产生厌倦的情绪,当一到大学,就完全放松自我了。其次,从学习态度上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还是有很积极的态度,但是他们缺乏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不得学习之法,容易导致放弃学习。最后,从学习心理学上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由于高中时期产生的心理自卑,导致他们对于学习不抱有自信心,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习。
2简要描述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2.1教师专业素养不够
熟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里就体现出要较好学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非常高。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实施的扩招政策,导致很多缺乏大量的教师,这时,教师的招聘就降低了要求,新招教师基本都来源于更高层次院校毕业的学生,此类教师大部分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实际的例子,只有空泛的理论,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2.2专业建设不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