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锦集15篇](第15页)

本文共计3814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3提升信息质量信息

  管理中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以后,经常会有信息重复的情况出现,不仅为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为信息的查阅个检索带来了不便。因此,需要对信息进行管理和优化,对信息库中重复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精简信息,及时去除重复的信息,保留有价值的信息,节省储存空间,为信息的管理和用户的查阅提供方便。在高校的信息管理方面,信息管理者想要使计算机技术全面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要制定预期相应的标准,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来处理信息。同时,信息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提升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适应信息管理工作需要。

  3.4丰富库存信息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各种信息的变化都很大,信息的更新速度也很快,保证信息更加的完整和具有时效性,要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和增加新的信息,丰富库存信息。丰富的库存信息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资源,给用户更多的选择,信息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避免出现库存缺乏足够的信息,无法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的情况出现。丰富信息库存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归档、交换以及购买等。可以进行收集的信息的内容也很广泛,广泛的内容可以使信息更加多元化。例如企业的信息管理方面,可以收集企业工作中的内部信息资料,也可以收集企业外部与本企业或者行业相关的信息等。信息的收集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如电子形式的资料以及纸质资料等。信息管理者只有采取有效的方式,并合理选择具有价值的资料才能得到丰富信息的目的,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计算机的使用为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库存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从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虚假或者错误的信息,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甄别,使用计算机可以快速、有效对信息进行处理,为工作人员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确保了信息的真实可靠。

4、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特点主要快捷性和便利性,其优势是是可以让信息管理工作更加有序进行和提升信息的服务质量。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质量的主要措施有充分提升信息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提升信息质量,丰富库存信息。对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有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促进信息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艾云.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J].无线互联科技,20xx(10):189-189.

  [2]马丽艳,崔琳.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思路刍议[J].河南科技,20xx(08):314-314):314-314。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2

摘要

::对中高职教育来说,课程衔接是维系教育质量的关键。做好课程衔接不仅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纵向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现本文从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必要性探讨出发,分析目前计算机专业中高职课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提出笔者的一些个人建议希望能够解决现存的衔接问题,为我国培养与输送更多专业、对口的计算机人才。

关键词

::中高职;课程衔接;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使得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一场发展的契机,也是一次职业学生成长的机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衔接问题仍有待进一步加强,课程衔接的不完善在职业教育中体现的尤为显著,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强化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促进中高职业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中高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圆满的完成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

一、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我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与输送的前沿阵地。[1]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指的是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相似或相同的基础上,完成内容和教育体系的传承与结合。二者的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操守、技能水平的重要工作。在职业教育的衔接作用下,二者课程内容既各自独立,同时又连成一体,以整体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当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表现形式为外延式,以课程资源为主导的内涵式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缺少完整的学科体系,限制了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面对这一困境,做好课程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工作。中高职教育必须以课程资源为主导要素,以专业相近、专业对口为前提,打破学科本位的思想,而是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需求,建立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样才能够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合作,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