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企业管理基础》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49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情景模拟教学
在学期开始就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随着学习的深入,将班级慢慢的企业化。学生有的变成员工,有的是部门主管,有的是总经理。随着新的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组织,按照学生的意愿结合所学专业处在行业的大企业或者成功的企业进行模拟。置情于景,将学生放在模拟化的"企业"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模式,形成有助于学生运用管理知识和实施管理技能的有利环境。
(三)、到各类组织参观学习
组织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通过直接接触企业的各层次的工作人员,了解不同层次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和职责,以及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麻烦及如何处理。了解普通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通过面对面的与企业人进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第一手的有关管理的信息资料,加强信息的可信度。另一方面,让学与企业管理者交流,尤其是中高层的管理者,会产生极大的激励力和自信心。这样会使学生更专注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四)、理论联系实际
企业管理基础是经济贸易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把所学的内容与实践联系起来,形成自身的一种能力,把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能灵活的运用于实践,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去分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除有形的实践教学之外,还要强调无形的、灵活的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借助于身边可能的各种形式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例如,利用寒暑假参与企业实习,平时课余时间做兼职工作。这都让学生在自主的加入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关键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对企业管理的知识运用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鲍学东《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四川警安职业学院科研处2010.4
[2]叶飞《商务模拟公司在企业管理课程实训的应用体会》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第07卷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