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核心价值观(第3页)

本文共计462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从社会化的角度来讲,拍电影的目的是商业化的,要的是收视率、票房,追求的是最大的利益与社会效应。

  (二)对票房的追求弱化了电影的意义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大众文化占的比重越来越多,网络文学改编电影既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文化享受。但受到大众文化教条的影响,把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再到影片的播放,却始终把享乐放到了第一位。

  网络的发展为大众的宣泄提供了一个场所,而娱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大部分网络写手的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只不过是为了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改编后的一些电影,通过大力的宣传、当红明星的加盟,得到了很多粉丝的欢迎。娱乐本没有错,享乐是人的一种天性,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自律的话,就会走向一个极端,电影就失去了灵魂,沦为一种单纯的、没有生命力的娱乐工具。所以,网络文学改编成为电影,我们应该追求的是高精神、高文化,不能为了娱乐而娱乐。

  (三)改编后的电影中民族精神不足

  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构建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核心价值体系时,必须把爱国主义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

  而现在的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之后,更多的是描述鸡毛蒜皮的小事,剧中的人物大多是市侩嘴脸,都是冗杂的叙事手法,欺骗、利用、阴谋、奢华充斥着影片,更多的是要吸引观众眼球,而非要建设民族精神,这是逃避爱国主义、逃避民族精神、更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精神。网络剧改编为电影,近些年在形式上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这成功的背后很少看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少了一份应该有的担当。当然,早期的一些国产电影就不同,也有很多正面的例子,比如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别火的《满意不满意》,影片中对广大人民特别是小人物的描述特别动人,那种中国老百姓的善良与宽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令当今的人们记忆犹新。《瞧这一家子》中张大民的形象有着乐观的精神,他为人真诚、朴素、充满着生活的智慧,给广大的观众带来了正能量,更多的是人性的善良,以及面对困难时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三、结语

  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应该尽可能地提升作品深层次的内涵,要从更深层次的精神入手,引导广大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审美标准,应该引导个体按照健康、积极的价值观来解决矛盾与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做出独特的贡献,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为弘扬民族精神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而为之奋斗,这是由网络文学改编成电影的发展目标,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做出的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薛胜男.核心价值观的疏离: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隐忧[J].电影评介,2014(12).

  [2] 吴尚昕.浅析网络文学改编影视作品之现象[J].大众文艺,2014(14).

  [3] 贾斌武.从文学时代到影像时代――台湾文学改编电影的历史性考察[J].扬子江评论,2014(04).

  [4] 刘念.网络文学电影改编热的原因研究――基于近十年案例的解读[J].东南传播,2013(08).

  [5] 路春艳,王占利.互联网时代的跨媒介互动――谈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J].艺术评论,2012(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