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智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探析(第2页)

本文共计252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1继电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1)随着特高压电网在智能电网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高,一旦出现故障时,特高压电网产生的谐波分量特别大,暂态过程也较为明显,非周期分量会随之衰减缓慢,严重阻碍保护工作的快速性和可靠性;另外,电压互感器、电流在暂态下的转变特性也会变得更差,故障状态转换时,较易出现误动作保护。

  (2)超特高压的分布长线路电容会一定程度的破坏参数模型构成的保护以及电流差动保护。

  (3)同塔双回或多回线路的跨线故障以及互感和线路参数不平衡会对保护造成影响。

  4.2继电保护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面临的机遇

  基于智能电网的背景下,新型继电保护方面的研究又增加了一些有利发展平台。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信息采集上,实时动态检测系统自从1996年开始被继电保护所采用,此外,据有关数据统计,同步相量测量单位和广域测量系统,已经被大部分的变电站使用,其中包括所有的500kV变电站及大部分220kV的变电站,并且已构成相当程度的规模。其中广域测量系统和同步相量测量单元,一方面实现了广域电网的同步在线测量,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基于同步信息的继电保护。二是在信息通信方面。截止到现在为止,我国电力通信专网具有分层分级自愈环网的特点,主要的应用介质是光纤,其中电网220kV的光纤覆盖率为99.2%,500kV及以上的覆盖率达到了100%,110kV覆盖率为93%.目前已经达到一次设备的数字化、二次装置的网络化,实现了全站统一的标准平台,主要归功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更好地满足了信息共享的便捷性、简单的操作性。完全具备了信息通信要满足的实时、高速、可靠的各项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增平,姜宪国,张执超,等.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

  [2]隋淼.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J].湖南农机,2014.

  [3]王文生.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初探[J].机电信息,2015.

  [4]薛鹏程.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