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5篇[经典](第14页)
本文共计485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1规划相对滞后
就目前而言,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还比较缓慢,规划工作相对滞后,尤其是规划的理念与专业化水平,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自从生态旅游开始兴起,有些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将其作为捞金的机会,在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的情况下,盲目开发景点,最终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1.2建设投资不足
对于生态旅游的开发是以人类干预较少的自然景观为依托的,而这样的资源往往会位于较为偏远,经济落后的地区。而这种情况也必然会造成当地政府在财力、物力方面都相对缺乏,这将直接制约开发的规模与景观的质量,例如景点分散、配套设施不健全等,致使丰富的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2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
2.1真正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不被破坏和污染,将生态旅游对生态、文化和社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减少最低的程度,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2提高旅游者体验自然的需要,既保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要确保旅游业的未来发展的空间。
2.3通过旅游文化的提升,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和游客善待生态资源,建立人和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
2.4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最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当地的文化,以最大的经济利益回馈地方。
2.5、生态旅游是维系旅游地的生命力和多样性的最佳选择,是促进旅游业有序发展的保障,而且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模式的必要性与起步方案
1必要性
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许多珍贵的自然保护区正逐步被开发为旅游的热点区域,所以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有些贫困地区为了脱贫致富,盲目开发景点或者低价出让旅游的黄金地段,而导致地方老爷爷失去了发展的空间。这些问题表明我国的.旅游业亟需建立基于持续发展目标的旅游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
2起步方案
2.1建立生态旅游的规划体系,对生态旅游形成科学合理的认识、生态环境虽然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其本身是非常脆弱的,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协调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旅游中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做好景观规划、水资源规划等具体的准则。
2.2针对不同的环境管理条件和环境管理技术,建立相应的环境影响和承载力评估。谋求一条旅游与环境之间能够和谐发展的道路,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2.3建立取代产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旅游投资效益评估体系。由于不同地区,旅游的开发模式的不一样的,因此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旅游与产业经济关联度的评估体系,通过数据确定旅游业的优势地位。
2.4确定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建立一套具有可持续发展功能的管理模式,确定环境补偿机制,废除职责划分不清晰的管理模式。制定旅游区管理条例,条例中应该包括资源开发、景区划分等细则。
四、结束语
作为新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随着相关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这些问题必将得到好转,实现旅游业在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余纯.生态旅游发展及其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 2005(10): 65 .
[2] 程远清.我国开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7(5): 21- 22 1.
[3] 赵媛.可持续发展案例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9
摘 要: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低碳旅游正在影响着人们旅游活动中的生产和消费。本文通过对低碳旅游的内涵及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针对当前低碳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利于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
关键词:
低碳旅游 困惑 措施 可持续发展

](http://www.lw54.com/d/file/p/20240416/795610f50fc3d5810d5120bd596d0a3c.png)